2008/2/21

2007華人現當代藝術 TOP100

秋拍進入盤整,2008年市場經濟變數多

2008/01/17 【文/程光曲】
近三年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從春拍到秋拍的整體走勢,呈現上半年價格行情火熱驟升,到了下半年趨於理性整理的節奏,經過一季的價格梳理與腳步調整,到了隔年開春再次蓄勢待發,繼續向上攀升。 (右:蔡國強《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14件之1),成交價為74,247,500港元。)

2007年秋拍冷中帶熱
近三年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從春拍到秋拍的整體走勢,呈現上半年價格行情火熱驟升,到了下半年趨於理性整理的節奏,經過一季的價格梳理與腳步調整,到了隔年開春再次蓄勢待發,繼續向上攀升。2007年也不例外,整體上,中國現、當代藝術市場增長速度與量能仍銳不可當,不僅相關的拍賣場次和成交的作品數量持續上升,在成交總額亦呈現出規模不斷擴大的趨勢,高價作品的數量亦遠超出了往年,在2007年突破千萬人民幣大關的作品共有81件,較2006年的26件足足多了三倍有餘。據統計,2007年上半年粗估,光是中國境內推出將近50個專場,總成交金額達人民幣21.9億元,較2006年秋季成交金額增加了人民幣1.8億元,整體現、當代藝術作品價格在2007年上半年的市場呈現向上抬升的趨勢。
2007下半年,雖然延續了上半年的增長態勢,在整體市場總成交數量與金額仍持續擴張,但就價格水準而言,整體市場則呈現略為下滑的局面。現代大師與當代一線藝術家,除了少數精品仍創新高紀錄之外,多數一般拍品平均價格水準均較春季有10%至20%的回檔。大藏家手上擁有不少名家重要藏品之後,2007年秋拍在無太多精品現身的情況下,採取保守冷靜的觀望態度。而不少中國當代二線以下的藝術家,在2006年價格飆漲到一定高度,明顯溢於其他地區一線作品價格,已有不少買家在比價之後將資金轉向日、韓、台與東南亞板塊。
2007年除了香港佳士得擴增亞洲藝術的拍品數量,幾個歐洲拍賣公司Artcurial、Philips de Pury、Koller、Bonhams,以及中國北京、上海拍場也陸續加入亞洲其他國家的拍品。由於東北亞與東南亞藝術價格水準相對偏低,在春、秋兩季均呈現大幅成長,矚目的拍品甚至有預估價十倍以上的行情,顯示中國當代市場崛起至一定高度,進一步拉抬亞洲地區市場價格,逐漸形成整合的趨勢。
中國藝術市場自2004年SARS之後噴出行情,三年來已驟漲至高原階段,逐漸與西方同等級作品拉齊水準,未來繼續向上攻堅的空間將愈來愈有限。展望2008年,上半年雖仍有秋拍緊縮盤整之後呈現的行情反彈動力,然而,具有帶領作用的一線藝術家精品,以及全球經濟景氣、2008北京奧運的預期心理等因素,都將影響2008年中國藝術市場走勢。

中國當代氣勢壓過現代大師
2007年「中國現當代藝術TOP100排行榜」,當代藝術家蔡國強取代了中國現代大師徐悲鴻成為榜首。蔡國強《APEC景觀焰火表演十四幅草圖》成交額為7,424萬港元,比2006年第一名徐悲鴻《奴隸與獅》5,388萬港元,足足高出2,000萬港元;2006至2007年一年間,中國藝術足足拉高了2,000萬港元的價格水平。
與2006年相較,2007年進入中國現當代藝術TOP100排行榜的當代藝術比例大幅增加。在2006年僅有劉小東一件具新聞性的《三峽新移民》進入前十名,其餘皆由現代華人藝術家徐悲鴻、陳澄波、吳冠中、常玉、朱德群、趙無極包下全場。2007年,前十高價作品已成為當代藝術的天下,除了百大桂冠由蔡國強摘下,衝進2007年TOP10的藝術家還有中國一線明星岳敏君、曾梵志、陳丹青、陳逸飛。擠進「TOP100」的當代藝術作品更是超過半數以上,比例上比前一年多出一倍。劉野、王懷慶、靳尚誼、石沖、毛焰、程叢林、羅中立等人紛紛躋身千萬人民幣俱樂部的行列。這批後起之輩的價格潛力已超越中國現代大師,市場出現後浪推前浪的世代交替現象。當代與現代藝術板塊,在未來將勢必呈現更為差異化的發展。
中國當代直追西方當代
相較於西方當代持續平穩的表現,幾個中國當代明星在2007年均在行情上有驚人的大躍進,據artprice.com 2006至2007年9月間統計,全世界出生在1945年之後的當代藝術家,拍賣紀錄超過百萬歐元的共有26位,其中就有六位來自中國,而從總成交金額來看,張曉剛名列第三(3,613萬歐元),僅次於巴斯奇亞(Jean-Michel Basquiat,4,683萬歐元)與赫斯特(Damien Hirst,3,753萬歐元),進入總成交額前十的中國當代藝術家還有岳敏君與曾梵志,再加上在2007年11月香港佳士得破紀錄的蔡國強,則中國當代在全球表現更是令人譁然。蔡國強在藝術生涯即將邁向巔峰之際,藏家適時釋出具有國際意義與時代標記的APEC大作,創造了7,425萬港元(約664萬歐元)的中國藝術市場最高紀錄,若比較全世界1945後當代藝術家最高拍賣紀錄,僅低於赫斯特(1,275萬歐元)、巴斯奇亞(960萬歐元)、多依格(Peter Doig ,774萬歐元),可見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已迅速追平西方多年累積的市場成績。
蔡國強的另一件《延長萬裡長城一萬米——為外星人作的計畫第十號》(五張一組),則以2,000萬港元名列百大第24名。而在倫敦蘇富比寫下歷史紀錄的岳敏君《處決》、《教皇》,分別以294萬英鎊、215萬英鎊列居百大排行第四名與第十名,一時成為《TIME》雜誌封面以及西方媒體關注的焦點,《希阿島的屠殺》(雙併)、《活著》(15件)、《畫家和他的朋友們》皆是2007年拍場中的亮點。曾梵志亦是2007年的當紅炸子雞,除了早期的《協和醫院系列》(三聯作)之外,以「面具系列」進入百大的就有九幅之多。張曉剛在2007年雖不如2006年時一枝獨秀,但在紐約佳士得以近400萬美元(約新台幣1.3億元)成交,名列第14的《血緣系列:母親與他三個兒子》,以及《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黃色肖像》、《血緣系列:同志》,均超過了2006年《天安門》所創下的新台幣7,500萬元最高紀錄,價格已穩定成長至近乎兩倍。而同為中國當代的四大天王王廣義僅以《毛主席AO》一作進入百大,方力鈞雖未如其他明星噴出行情,但表現仍平穩。
此外,受台灣藏家追捧的王懷慶表現不俗,大作《金石為開》名列第23。劉野首次以四件油畫入百大,行情穩定。2006年黑馬劉小東,此次則僅以《笑話》一作入百大,排名第47。

國外拍場與買家愈見影響力
中國當代藝術近年在西方蔚為流行,但比例上西方收藏中國當代的藏家仍居少數,並且多數作品仍集中在幾個早期介入的收藏者手中。2007年多數中國當代高價紀錄幾乎都是在倫敦、紐約與香港所創下,顯見國際市場對於中國當代藝術市場價格水準的拉抬力道。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10月在倫敦Phillips de Pury的「China Avant-Garde: the Farber Collection」專拍中,自1986年開始收藏中國當代藝術的西方重要藏家法柏(Howard Farber),首次將44幅出自重要中國當代藝術展的代表性作品一次釋出。其中,曾梵志的《協和醫院系列》(三聯作)、王廣義的《毛主席AO》為早期具學術代表性之作,分別以276萬英鎊(約新台幣1.7億元)、270英鎊(約新台幣1.3億元)成交,拿下百大第6與第13名,創下藝術家個人市場最高紀錄,隨即超越了岳敏君與張曉剛一、兩年來陸續寫下的中國高價紀錄。據悉,這批拍品僅是法柏中國當代藏品的一小部分,此一現象顯示,擁有中國當代作品的西方藏家已開始具規模地收放手中籌碼,未來將可能繼續對中國當代的價格波動與市場熱度造成影響。
現代華人板塊熱力減退
具有歷史文化認同特性的華人現代板塊,在數量上相當有限,並且逐一歸位到美術館或大藏家手上,精品大作釋出愈形不易。徐悲鴻以7,200萬港元成交的寫實經典《放下你的鞭子》,具有特殊文化歷史背景與時代意義,仍為整年度單件油畫作品的最高價保持者,而徐悲鴻另一件名作《珍妮小姐畫像》,由於回拍時距過短,僅名列第18名。
而位居第3名的台灣前輩藝術家陳澄波《淡水夕照》,以新台幣2.1億元打破去年同為淡水題材作品的新台幣1.4億元紀錄,正標誌出2006年至2007年華人藝術頂級精品的可觀漲幅。在2006年表現亮眼的廖繼春,除列居第41名的早期作品《窗邊》之外,未有1970年代典型較大佳作現身,故無特殊表現。朱銘則有大型雕塑《太極——大對招》(兩件)破個人紀錄,名列第37。
TOP100名單基本上由中國當代、中國寫實、現代與海外華人三大板塊所分據,相較於前二者的強勢氣候,2007年華人現代表現成績顯得較為遜色。除了吳冠中能夠延續去年氣勢,以《交河故城》、《木槿》近人民幣4,000萬元打破2006年《長江萬里圖》紀錄,分別拿下第五、第八名之外,在2006年風光一時的常玉,今年並無特殊精品現身,價格水準略有滑落之虞;去年出現在百大名單中的潘玉良、關山月、朱沅芷、丁衍庸,今年成績均在百大之外。海外華人部分,趙無極的幾件精品《大地無形》、《14.12.59》、《4.4.85》均打破去年新台幣1億元紀錄,價格大體上仍呈穩健成長,而2006年大放異彩的朱德群,2007年表現則相對黯淡。
寫實油畫仍有強勁支撐
以北京收藏勢力為主的中國寫實油畫板塊,在2007年仍展現相當強勁的實力。經過近年幾番市場淘選,價格能夠繼續上揚的藝術家,已縮小範圍到少數幾位。其中最為出色的是過世不久的陳逸飛,早年成名之作《黃河頌》以人民幣4,000萬元拿下第七名,在紐約蘇富比上拍的《大提琴家》名列29。此外,在北京秋拍中異軍突起的則有:陳丹青《西藏組畫——牧羊人》以人民幣3,500萬名列第九;程叢林《華工船》名列19;羅中立《過河》名列28;靳尚誼以《畫僧髡殘》名列32。另外兩位寫實油畫主力王沂東表現持平,艾軒表現較弱。
在北京拍賣公司強力策略包裝下,百大中也有新面孔出線。今年新星有石沖《今日景觀》與毛焰《記憶或者舞蹈的黑玫瑰》,皆跨過千萬人民幣大關。
亞洲藝術價格將持續上揚
由香港佳士得經數年強力整合匯聚形成的亞洲藝術概念,在2007年成為國際顯學,許多西方拍賣公司與中國內地相繼推出亞洲專拍,使得亞洲藝術市場的國際結構愈形明確。隨著中國當代作品價格過於飆漲,致使今年資金明顯流向日、韓、台、東南亞藝術。然而,亞洲地區藝術各有其市場特殊結構,加上仍有資訊阻隔的因素,部分目前浮上檯面的藝術家,不見得是各地區真正核心重要的藝術家,仍有待買家進一步研究觀察。不少日、韓、東南亞作品在外地拍出預估價五至十倍的行情,與區域市場行情有頗大落差,值得買家多收集資訊分析比較。但在中國市場高水位的比價之下,預計今年這些亞洲地區藝術仍將繼續上漲。
2007年特別可以發現同位藝術家類似作品在歐美、香港以及各地區不同等級市場,拍出高、低價格的趨勢,顯示市場階層性的區隔明顯形成。區域市場價格受主要市場的帶領,但若區域市場缺乏其他地區資金介入,導致過於封閉化,則容易造就人為炒作的空間,甚至導致地區局部泡沫化的危險。已有不少受過1990年代市場泡沫之苦的日本畫廊與拍賣公司警告,過於快速的漲勢,代表市場以吸納投機資金為主,日後也將在市場景氣看壞時,率先應聲重挫倒下。
2008市場經濟變數多
2007秋拍市場陸續進入盤整,今年預計仍將持續進行整理,預估價將有向下調降的傾向。精品的出現仍是市場向上攀升的關鍵因素。但一線拍品經過近幾年市場流通轉手後陸續歸位,以致於在市場進入高原期、價格上揚動力不足,以及拍賣公司競爭激烈,能夠提供藏家割愛的優渥條件與籌碼愈來愈有限的情況下,精品釋出將愈發困難。
此外,中國當代一線藝術家在2007年已幾乎追平西方的水準,甚至有高於同等級藝術家的趨勢,可預見未來繼續上漲空間非常有限。中國藝術市場大多數仍以投機資金為主,而非奠基於穩固的收藏基礎,目前深受美國經濟衰退影響而逐漸降溫的國際經濟局勢,市場中的熱錢走向將更為游移不定,加上2008北京奧運之後的利空因素,將對投資人的預期心理與投資信心造成影響,2008年整體藝術市場表現將呈現諸多變數。
經濟不景氣,買家出手會更趨謹慎保守,拍賣市場將呈現更為兩極化的「M型」發展。一方面,少量高端市場只要頂尖精品再出,仍會再創歷史新高紀錄,漲幅與報酬驚人;而屬於另一方向的大量拍品漲幅有限,甚至可能低於2006、2007年的價格水準。

【典藏今藝術2008年1月號。訂閱典藏今藝術電子版

2008/2/18

台北藝博會 參展畫廊倍增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2008.02.18 04:13 am

藝術市場火熱,由畫廊協會主辦、今秋登場的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招商也傳出捷報。畫廊協會理事長蕭耀昨(17)日表示,今年台北藝博會將重返世貿一館舉辦,目前已有120家國內外畫廊確定參展、較去年的65家成長近一倍,突破歷史紀錄,總成交金額更可望上看6億元。
此外,台北藝博會也首度與中國大陸上海、南韓首爾兩地的藝術博覽會串連,不僅拉近舉辦時間,還交換VIP名單、共同對外行銷,希望吸引更多國際買家關注亞洲藝術市場。
台北藝術博覽會已舉辦15年,第16屆將在8月底登場。藝博會群聚所有畫廊業者與收藏家,每屆展覽都非常熱絡,一直是區域藝術市場的景氣風向球。近來來台灣藝術市場回溫,去年台北藝博會不論參展攤位、參觀人次與成交金額,都創下歷史新高,一般預料今年將更上一層樓。
蕭耀指出,今年台北藝博會規劃350個展位,目前已有120家畫廊確定參展,較去年成長近一倍;參展畫廊中,有一半是台灣業者,其餘分別來自日本、大陸、南韓、新加坡、荷蘭、美國等地區。
其中以日本業者對台灣市場最有興趣,已有Gallery Terra Tokyo、Tsubaki、Unseal Contemporary等13家畫廊業者參展。蕭耀說,畫廊協會到日本招商時,有20多家業者參加說明會,超過預期;畫廊協會是經過篩選,才選出13家業者參展,這也顯示日本業者非常看好台灣收藏家的實力。
蕭耀表示,去年台北藝術博覽會的參觀人次約5萬人、成交金額約4.5億元;今年業者積極參與,推估總成交金額有機會上看6億元。
至於展覽區塊,目前大致分為經典藝術區、當代藝術區,以及「藝術與科技」的主題特區;為反映多媒體創作蓬勃發展的市場現象,今年還規劃錄像藝術區。
今年台北藝博首度與上海、首爾兩大藝術博覽會串連。
蕭耀說,三大藝術博覽會不僅將舉辦時間拉近,並交換VIP名單、共同提出邀請,也共同行銷,希望吸引更多收藏家進行「亞洲藝術之旅」。


分析》回歸藝術基本面 榮景可期
【經濟日報╱記者 黃啟菱】
2008.02.18 04:13 am

台北今年「很藝術」。不僅米勒名畫「拾穗」、「晚禱」將來展出;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也是未演先轟動,除了重返世貿一館外,參展業者還較去年成長近一倍、成交金額更是有機會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在藝術市場榮景背後,由於部分畫作一下就飆上天價、炒作痕跡太過明顯,已有業者與收藏家開始擔心,市場不知何時會走軟。
去年一年間,台灣接連開了三家拍賣行;五家拍賣行在去年的秋拍,也創下23億元的驚人成交量;還有不少人開畫廊,都是想搭上這波藝術多頭列車。
由於台灣藝術市場已經寂靜很久,在業者動作積極下,新興藏家也不斷加入市場,希望能發一筆藝術財,更有股市名嘴報「明牌藝術家」。在這種氛圍下,近來「新藏家狂熱、老藏家冷靜」的情況已愈來愈明顯。老藏家看過市場興衰起落,知道這樣玩下去,很容易就慘遭套牢。
藝術市場不像股市交易資訊的透明度高,更重要的是「上車容易下車難」,藏家還是應回歸基本面、檢視藝術家的藝術性與創造力,才能快樂收藏,市場榮景才能持久。

藝術經紀策展 異軍突起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2008.02.18 04:13 am

藝術市場火熱,新畫廊如雨後春筍般不斷設立,新型態的藝術經紀與策展公司也隨之崛起。由南韓策展人韓之演創辦的韓之演當代空間,就跳脫傳統畫廊的角色,朝「專業經紀、國際策展」的方向發展。
韓之演當代空間上周末來台,在信義誠品舉辦中國當代藝術家鄭德龍在台首檔個展。去年以來,韓之演已陸續與索卡藝術中心、Gallery J. Chen等畫廊合作、為其策劃展覽,頗具知名度;本次鄭德龍個展是韓之演當代空間首次在台獨立辦展,格外受市場關注。
韓之演表示,以前藝術家想要進入市場,必須選擇與特定畫廊簽訂合約,尋求經濟支持與展出機會;這麼做雖然藝術家會很有「安全感」,但同時也受限於合約,局限自己的展出地點。
近來當代藝術火紅,有愈來愈多人開畫廊,卻不見得有足夠的人脈、對各區域藝術發展未必能全盤掌握,需要有專業機構來為其策展。韓之演觀察到這兩點,決定首開先例,切入藝術經紀與專業策展領域。
韓之演說,現在採取的營運模式是與藝術家簽訂經紀約、再與畫廊合作,由畫廊提供空間、她策劃展覽,藝術家就不必受到畫廊長期合約的限制,只要專心創作;經紀人負責尋找寬廣的舞台,推廣旗下藝術家。
市場人士認為,藝術市場逐漸成熟,國界的概念已愈來越愈糊,亞洲當代藝術正在整合。一間好畫廊要能提供豐富、多元的展覽,藝術家則需要跨國界的曝光機會。韓之演就掌握這個趨勢,才能異軍突起、迅速茁壯。
韓之演旗下共有15個藝術家,包括中國大陸的鄭德龍、台灣的洪東祿、南韓的金昌謙等。每個月韓之演會在不同的畫廊推出二至三檔展覽。
韓之演在南韓國出生、成長,大學主修東方美術,以後赴北京中央美院讀研究所,畢業後曾任北京索卡藝術中心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