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6/2

藝術市場生態‧走調



藝術文物市場的胃納量,只有在合理的市值帶動下才會有較佳的發展性。

【文/熊宜敬;攝影/張禮豪】 
全球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已從紐約開槌,成績不惡;而甫結束的香港蘇富比春拍,更以傲人的業績驚蟄一響;相較於世界經濟仍受美國次級房貸風暴的影響而惴惴不安,加上近月來「西藏事件」引發全球對中國人權的關注,導致奧運聖火傳遞中衍生的諸多議題,藝術文物拍賣確實算是未捲入全球主要焦點的異數。
次貸風暴已席捲全球經濟逾年,導致信用市場急凍,全美第二大銀行「美國商業銀行」(Bank of America)今年(2008)第一季可能必須提列破紀錄的65億美元費用,以涵蓋抵押貸款和房屋權益投資組合的進一步虧損;花旗集團財測也被分析師大幅調降,本季虧損將比預估多出4倍。
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截至今年3月底為止,全球金融業的資產減值已達到9,450億美元,規模接近1990年代日本銀行危機的損失;而高盛公司也預測,這波金融市場動盪,恐怕會使全球信貸損失達1.2兆美元,而其中的40%損失,將由華爾街的金融業者承擔;極為明顯的是,自次級房貸風暴爆發以來,華爾街的投資銀行累計已裁員超過三萬四千人,直追2001年網路泡沫破裂時的大裁員規模。有分析師甚至悲觀的估計,未來幾年華爾街的裁員數目將超過十萬人。
次貸風暴波及全球,不勝枚舉的負面訊息仍在延續,全球房市、股市也都戰戰兢兢,而物價飛揚,通貨膨脹,又是另一個重大經濟議題。全世界30億人口賴以維生的稻米價格頻頻改寫歷史新高,物價飆漲快速,基本的民生問題在相對穩定的亞洲各國已顯出嚴重性。正當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火紅到最高點的當下,諷刺的是大部分民眾正擔心著基本生活條件愈加艱難。對以中國大陸為代表的亞洲新興國家來說,在邁向已開發國家的進程中,過早浮現極大的貧富差距問題,的確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雖然說新貴階層在藝術市場勇於出價,是一種私有財富運用的自由,但眼前卻充斥著「過度高調」渲染藝術投資短期可獲暴利的論調,以及暴衝式的市值高懸,對汲汲於生活奔忙的小老百姓來說,實在有點情何以堪。如此就使現在的藝術文物市場在普世價值的社會觀感中,產生一定的異樣眼光與價值觀的誤導;尤其部分侈言「藝術投資」者,更以股市報明牌的方式,在各種文章或演講場合散播類似「不必懂藝術,也能從事藝術投資」的概念,把「藝術品」簡化成一種「投資」工具,不但未在(或沒有能力)藝術修養和人文內涵上多所著墨,更只一味對藝術文物的「商業價值」大加吹捧,自然使得藝術文物市場買家的結構基礎產生質變。於是在藝術品拍賣會上,鍾愛藝術文物之美的買家愈來愈少,熱衷以藝術文物作為可能獲利工具的人愈來愈多。於是,文物藝術品的歷史鉤沉被忽略了,藝術家心血結晶的原創藝術性被漠視了,買家、媒體所關心的,全是藝術品旁邊的那塊小牌子──預估價,以及拍完後衝出什麼高價。於是,藝術文物本身深層的藝術價值,就這樣不再獲得尊重了。
回顧1980至1990年代在香港掀起的兩波中國藝術文物拍賣高峰期,之所以會具有營造高潮的能量,一是世界諸多重要的大收藏家或基金會,輪番釋出一生庋藏或數十年珍藏作為專題拍賣,如仇焱之、趙從衍、戴福保、葉義、英國鐵路基金會……等,拍品多數來源清晰,沒有爭議,而且估價合理;二是當時的藝術收藏是一種需要專業知識的「文化性」活動,整體環境的氣氛較為正規,買家進入拍場競標的心態較為成熟,目的多是希望獲得佳品以作為收藏,鮮少考慮未來這些物件有多少「報酬率」的現象;而且在預展場上、拍前聚會甚至拍後的討論話題,多圍繞在拍品的「藝術性」上。可以這麼說:那個時代的藝術文物市場,充滿了對「知識」的追求與經驗的交流,鮮少人會去討論藝術文物「投資報酬率」的問題。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典藏古美術2008年05月號。訂閱典藏古美術電子版

老夫子公仔 7月進軍香江

【經濟日報╱記者徐谷楨/台北報導】
2008.06.02 03:49 am

全球發行超過1億冊、風靡兩岸三地的本土漫畫「老夫子」近二年積極經營授權商品,2008年適逢45周年慶,近日在便利商店推出的限量老夫子搖頭公仔,賣出1.7萬隻,呈現缺貨狀態,讓老夫子哈媒體公司決定7月進軍香港7-ELEVEN,將公仔行銷經驗複製到中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由原創者王家禧之子王澤成立的老夫子哈媒體公司,2006年在台灣成立,2006年開始有零星授權案,台灣的代表作即是2007年10月與流行音樂天王周杰倫合作的500 套限量T恤,銷售一空。
2008年4月9日,蘇富比藝術拍賣會上,兩套八張的老夫子手稿,落槌價高出起拍價三倍,分別以新台幣92萬元與114萬元成交。目前最大規模的授權商品,則是2008年5月20日起全台限量3萬9,500隻的老夫子搖頭公仔,依續在全家、萊爾富超商以及頂好超市上架,大隻的要249元,根據全家便利商店統計,三種尺寸的公仔五天就賣出1.7萬隻。
老夫子哈媒體公司董事長王澤笑說:「怎麼會搶成這樣?」,讓他對授權市場信心倍增。未來將以團隊和科技經營品牌,並透過授權「增加品牌價值」。
老夫子哈媒體授權經理白坤成表示,老夫子現以台灣市場重心,「以授權帶動漫畫出版銷售量」是主要行銷策略,主因是老夫子漫畫曾經因為版權爭議,在2000年以後退出台灣市場,因此讀者群產生斷層,現在推出各式授權商品,就是要「重新喚起讀者的熱情」。
白坤成指出,授權業務在2007年占營收二成,今年預估可成長到五成,逼近出版的版權收入。
【2008/06/02 經濟日報】

鄧傳馨賣趙無極畫作 賺翻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2008.06.02 03:49 am

海外華人大師趙無極的油畫作品「1.12.68」,昨(1)日在羅芙奧拍場上以6,500萬元落槌。外傳這張畫作是馨昌電子董事長鄧傳馨舊藏,當初買進價僅900萬元。羅芙奧/提供


羅芙奧春拍昨(1)日登場,共有189件藝術品上拍、總成交金額達5億元。其中,趙無極油畫作品「1.12.68」以6,500萬元被神祕的「電話買家」標下,雖是全場最高價單品、卻比預估底價7,200萬元還低一成,顯示近日藝術市場趨於理性,買家態度保守。
據傳,這張趙無極作品是馨昌電子董事長鄧傳馨(見圖,記者潘俊宏/攝影)所釋出。他是在2003年2月於倫敦佳士得拍場買進此畫,當初買進價為16萬英鎊(折合台幣約900萬元),此次一轉手、五年就增值逾六倍。
昨天拍賣會現場人潮洶湧,並有不少企業界人士到場,包括鄧傳馨、富邦投顧董事長丁予嘉、元大建設總經理黃仁勇、台灣蜜納董事長張耀煌、耶誕燈飾大王揚星貿易負責人潘文華、黑松董事長張道宏、呂張投資團隊總監呂宗耀與名設計師譚精忠等人都沒有缺席。
昨天最高成交價單品是趙無極的「1.12.68」,原先羅芙奧預估此畫價格會落在7,200萬元至9,500萬元之間,最後卻僅以6,500萬元落槌。此次會出現人氣超旺,買氣卻是平平的情形,業內人士解讀,因香港佳士得春拍甫落幕,台灣藏家在香港出手積極,已浮現資金排擠效應,使不少原為市場主力的大藏家們,昨日態度轉趨保守。
第二高價單品則是中國當代藝術家嚴培明的「毛澤東:中國的硃砂5」,自3,400萬元起拍,以4,400萬元落槌,刷新嚴培明的個人紀錄。而新的華人藝術天價王曾梵志,聲勢正旺,其油畫作品「我們系列:毛澤東」,以1,250萬元落槌,高出底價一倍多,據了解,買方是克緹國際董事長陳武剛,他昨天也透過電話競標買下尹朝陽的「收租院」(1,350萬元)、洪凌的「春夏秋冬」(560萬元)、王懷慶的「琴桌」(2,600萬元)等。
此外,台灣當代藝術家李真的雕塑作品「黃金雨」,才剛開始競價,就突然有電話競標者勢在必得、直接喊出750萬元,令全場議論紛紛;最後,以750萬元落槌,也刷新李真個人作品成交價紀錄。
【2008/06/02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