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1

中國藝術投資: 被忽視的全家福

英國《金融時報》安東尼·索恩克羅夫特(Antony Thorncroft)

2007年1月8日 星期一

克裡斯蒂和索斯比拍賣行10月在倫敦舉辦的一系列極其成功的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賣紀錄被頻頻刷新,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拍賣卻幾乎被人們所忽略:英國最大的當代藝術品買家和經紀人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以769,000美元高價買下了中國藝術家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1995》。
還想進一步求證中國當代藝術在當今國際市場上是何等地位嗎?這位精明的薩奇先生此次的投資就足以說明一切。他以兩倍於人們預估的價格買下了這幅令人歎服、畫風怪誕、使人聯想到毛澤東時代表情僵硬的全家福照片的繪畫作品。
與中國有關的一切,幾乎都在以令人不安的速度迅猛發展,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也不例外。在世紀交替的時候,西方對它基本上還是不屑一顧的態度。而現在,索斯比和克裡斯蒂拍賣行在紐約和香港舉辦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一場接著一場。不少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行情一路猛漲,身價直逼倫敦和紐約備受尊寵的當代藝術品拍賣晚場上拍出的沃霍(Warhol)和培根(Bacon)畫作。

拍賣會帶動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熱賣,因為只有在拍賣會上,才能買到最為走紅的藝術家的作品。不過,國際知名的藝術品經紀人也很快從中悟出了門道。不久前,倫敦最大的中國瓷器經紀人埃斯克納西(Eskenazi)舉辦了他的首次當代藝術展,推出了畫風中西兼備的阿諾德·張(Arnold Chang)的18幅工筆畫,其中16幅當場售出。
馬爾伯勒畫廊(Marlborough Fine Art)收藏了四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已去世的陳逸飛和旅居巴黎的抽像藝術前輩趙無極。陳逸飛的一幅美麗少女肖像畫去年9月以逾50萬美元成交,今年1月在紐約的畫展也在籌劃之中。趙無極的一幅油畫能夠輕鬆地賣出100萬美元。為滿足對中國當代藝術品的需求,12年前曾在新加坡經銷法國印象派畫作的歌劇畫廊(Opera Gallery)於2005年在倫敦新邦德大街(New Bond Street)設立分店,向歐洲收藏家出售中國當代藝術品。中國藝術風格繁富。老一代藝術家和收藏家有著濃厚的愛國主義情結。年輕一代則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而受到波普藝術的極大影響,作品形象鮮明、突出、幽默,富有國際化氣息。
中國頂級藝術品螺旋式飆升的價格無疑會吸引投資者的眼光,想想吧,僅僅大約十年前,張曉剛的作品還只能賣出5000美元。但這一市場畢竟還處在起步階段,價格仍相對較低,所以不能簡單地視其為投機泡沫。索斯比10月在紐約舉辦的拍賣會上,有三分之一的中國藝術品未能售出,這可以視為一種必要的糾偏。但鑒於需求大於供給,加之中國財富的激增,這一收藏領域所蘊藏的可能性似乎是無窮盡的。
亞洲另一新興經濟體印度可以說也是如此,儘管兩個市場的情況有所差異。印度沒有經歷過極權專政的冰凍期,它的大型畫廊在藝術家培育方面具有數十年的經驗。印度受西方影響也更多一些,對當代和現代印度藝術家作品的需求十分普遍。
但中印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價格的暴漲。2000年,克裡斯蒂拍賣行在紐約舉行了首次現代/當代印度藝術品拍賣會,成交額僅643,427美元;五年後,成交額高達860萬美元。2002年,一幅由特伯·瑪塔(Tyeb Mehta)創作的印度繪畫《慶祝》(Celebration)突破10萬美元大關;三年後,同一畫家的作品《馬西莎》(Mahisasura)卻賣到了160萬美元。
寶龍拍賣行(Bonhams)在倫敦從事印度藝術品市場的開發,從私人收藏家手中獲得藝術品並組織拍賣,而索斯比和克裡斯蒂則直接接收一些藝術品,然後在紐約拍賣。這種格局隨著明年5月索斯比在倫敦舉行首次拍賣會將發生改變。
印度現代和當代藝術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比中國成熟,它有定期舉辦的拍賣會和良好的客戶基礎。不過,兩個市場上都有一批迫不及待而又腰纏萬貫的買家願意為那些稀世之作出更高的價錢。如果印度政府放寬貨幣管制,允許富有的印度人將更多的盧比帶到境外,西方藝術品拍賣會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可以肯定的是,在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Miami Beach)這樣的場合裡,你將看到數量眾多的中國和印度藝術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