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11

藝術品基金:分享市場繁榮

來源: 新財富 發佈時間: 2007年04月15日 15:45 作者: 周瑩 關鍵詞: 新財富;藝術品基金;   

市場規模和成熟水平已經足夠容納藝術品基金的生存。而隨著藝術品基金的產生,一些資本額較小的投資者和機構入場交易,藝術品也就像小麥或黃金一樣,真正具有了另類投資的價值。正如「REITs使得那些想從房地產市場獲利的人們不必花大錢購買整幢大樓,而藝術品基金則讓投資者不用花時間精力照顧嬌貴的藝術品,還能從不斷升溫的藝術品市場中分一杯羹」。正因為藝術品和房地產存在著某些類似的特質,因此藝術品基金的未來十分值得期待。  本刊研究員 周瑩/文  

2007年2月5日到2月8日,倫敦連續舉行了四場藝術品拍賣會,拍賣總金額達到了5.78億美元,甚至超過了同期英國境內的共同基金交易額。其中,首日由蘇富比舉辦的當代藝術品拍賣的總金額就高達9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在歐洲舉行的最成功的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且最後的成交價比4個星期前的估值高出了60%。  

而在之前的幾個月,2006年11月初,美國抽像表現主義畫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名作「1948年第五號」(No.5, 1948)以1.4億美元成交,成為全球最貴的畫作,每平方米的售價約達4667萬美元。藝術品市場的紅火可見一斑。  

直接投資藝術品年均回報率可達10%  

一方面,全球充足的流動性不僅帶動了房地產、股票等投資品的價格高漲,也催生了藝術品新一波的投資行情(見本刊2006年7月號《以藝術品投資中國未來》一文)。另一方面,近年來一些學者研究證實,作為投資品,藝術品不僅可以規避風險,是多樣化投資的理想選擇,並且其收益率與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不相上下,甚至更為出色。  由紐約大學邁克爾·摩西(Michael Moses)和梅建平教授建立的梅摩高級藝術品價格指數(Mei/Moses Annual All Art Index)通過長期追蹤藝術品的價格走勢發現,過去50年間,美國藝術品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為10.9%,基本追平標準普爾股票價格指數的10.5%,高於債券、短期國債和公司債券。而2001至2005年間,投資藝術品的回報率遠高於股票。  

另外,研究也表明,藝術品市場與股票市場的表現相關性很低,與債券市場呈負相關關係。尤其在熊市時,藝術品能有效抵禦貶值的風險(表1)。另一項研究發現,在1987年10月、1998年8月和1990年9月的三次全球股市大跳水期間,投資藝術品的回報率為1.4%,遠高於1976年1月至2004年12月間的月平均回報率。1990年9月,全球股市下跌了11.6個百分點,而藝術品僅下跌了0.2%,充分凸現出藝術品的抗風險和保值功效。


300億美元年交易額成藝術品基金成長基礎  

儘管回報可觀,且兼具抗風險的能力,然而直接投資藝術品的難度使得許多青睞此市場的投資者望而卻步。首先,直接投資藝術品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且不論動輒數十上百萬美元的投資額讓許多投資者感覺有心無力,20%的拍賣手續費以及競拍成功之後保險、收藏以及保養等一系列的後續投入所牽扯的資金與精力,也足以讓人不敢輕易涉足藝術品投資市場。其次,投資藝術品要求投資者有極高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不僅要對各流派各名家瞭如指掌,也要熟悉市場動態和買賣流程。再次,儘管增長潛力無限,但畢加索的畫作與IBM的股票之間還是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在電腦上輕鬆地敲打幾個鍵就能完成買入賣出後者的交易,而畢加索的畫不是輕易就能找到買家的。藝術品市場較差的流通性以及不透明的市場運作都增加了個人直接投資藝術品的難度與風險。  

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催生了藝術品基金。直接投資藝術品市場目前僅對一小部分機構投資者和極為富有的人開放,而還有不少投資者或者機構既想參與市場又不想讓繁瑣的收藏和保養工作束縛手腳,只是純粹地想分享投資藝術品帶來的收益。因此,近年來逐步繁榮的藝術品市場對藝術品基金的需求日益旺盛。  

同時,從客觀條件來分析,專家估計目前藝術品市場每年的交易額已經超過了300億美元,自2000年起平均每年的藝術品估值規模就相當於股票估值的3倍。據藝術品價格網站(http://www.artprice.com/)的數據統計,2004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比上年增長了19%,而2005年增幅為10.4%,交易額也超過了40億美元。並且,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包括梅摩高級藝術品價格指數、藝術品價格全球指數在內的大約6個藝術品指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場的透明度(圖1)。市場規模和成熟水平已經足夠容納藝術品基金的生存,並有賴於基金的專業化運作規範市場行為,整合現有資金,引入新的資金。隨著藝術品基金的產生,越來越多資本額較小的投資者和機構入場交易。至此,藝術品就像小麥或黃金一樣,真正具有了另類投資的價值。

英國鐵路養老基金的蝴蝶效應  

追根溯源,早在18世紀50年代,西方學術界就提出了建立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可能性,藝術品愛好者成立了俱樂部,買賣一些當時的知名畫作或是新興藝術家的代表作。這可以看作是藝術品基金的最早雛形。上世紀初,法國的一位金融家說服了12位投資人集資212法朗用於投資現代藝術。10年之後,某些作品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0倍。而這次集資的最終投資回報率翻了四番。  
當代藝術品基金的興起則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緊隨媒體對英國鐵路養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投資藝術品收益的大肆宣揚之後。1974年在蘇富比的建議下,該基金用占總額2.9%的資產買下了當時價值約1億美元的印象派名畫、中國瓷器和中世紀古董等藝術品,至1999年將全部藏品出售完畢,收回近3億美元投資,其藝術品投資組合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1.3%。儘管投資回報率並不算是十分顯著,但經過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及適逢藝術品市場新一輪的價格上漲,藝術品基金蜂擁入市。當時在歐洲和北美大約有超過23只基金宣佈將專門投資於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基金運作模式及分類  

藝術品基金的運作方式與房地產等基金類似,一般基金經理人負責募集資金,同時聘請專門的藝術品專家指導投資。通過多種藝術品類組合的投資,以達到最終實現收益的目的。也因此基金投資藝術品不像私人投資一樣會受到個人喜好的影響,基金主要考慮的是藏品的再出售價值。藝術品基金多採用長期投資方式,時間為5-10年,一般從第3年開始獲利。與私人投資者相比,通常基金能以較低的價格拍到藝術品。這一方面是因為其多採取直接交易的方式,避免了與畫廊交易的佣金支出(新興藝術家的作品通過畫廊交易的成本可能高達作品本身價值的40%),而另一方面,基金擁有的龐大資金使他們有實力一次性購買一個系列的作品,從而獲得相應的折扣。購入藝術品後,基金還負責對藏品的保管和保險。  

按目前的市場行情,藝術品基金一般要徵收1.5-5%不等的管理費。如果當年投資回報率超過6%,則基金還會從超出的利潤中收取20%的分紅。除了藝術品本身的升值之外,有些基金還選擇將藏品出租給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家展覽,從而獲得額外收益以抵消部分保險費用,一般一年的費用是投保價值的1.25%。不少藝術品基金也會定期舉行全球性展覽,既提升了基金自身的影響力又增加了藏品的價值。封閉式藝術品基金在到期前會將所有藏品變現,將變現後的收益返還給投資者。而開放式基金則一般有一套指定的機制保證投資者隨時套現。  

除了傳統的「封閉式」和「開放式」的區別,藝術品基金投資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一些基金偏向於投資名家名作,像畢加索、莫奈或是弗蘭西斯·培根的作品。因為名人效應以及廣受評論,這些作品的價值通常都有所保證並享受著較快的上升通道。另一些基金則偏好明顯被低估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創作者也許小有名氣但絕對不屬於一流行列,或是即將從商業畫廊轉向專業創作。由於是建立在預期的基礎之上,風險也相對較大,實現收益的時間也較長,可能長達10-20年。這一方式類似於購買小型高科技企業的股票,既不用承擔新興企業的風險而又能分享升值的快感。  

以投資對像劃分,藝術品投資基金又可分為以藝術品為投資重點和以藝術家為投資重點的基金。多數基金都屬於前者。例如英國的美術基金(The Fine Art Fund),美國的菲門烏德藝術投資基金(Fernwood Art Invesment),瑞士Artvest基金以及上文提到的英國鐵路養老基金都屬於這一類。而後者除了獲利之外,還兼有培養新興藝術家的功能。由畫廊出面向藝術家提供資助,這部分資金用於購買他未來若干年的指定數量的作品,畫廊再通過出售這些作品而獲取回報。美國的藝術家養老金信託(Artist Pension Trust)和藝術經紀人基金(Art Dealer Fund)均屬此列。  

英國美術基金年均回報率58%  

美國、英國和瑞士的藝術品市場相對成熟,目前發行的基金也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國家。在藝術市場全球化的影響之下,2005年又有6只專門的藝術品基金誕生。英國的美術基金是目前這一市場上最活躍的基金。2004年從15個國家的投資者手中募集了約3.5億美元,個人投資者初始投入資金最低為25萬美元。目前按3:3:2:2的比例投資於印象派、大師級作品(1300年-1860年),現代藝術(1940年-1970年)以及當代藝術(1970年-1985年),充分實現了多樣化投資。根據Opalesque對沖基金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該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58%。在經過了最初3年的鎖定期後,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基金份額。在接下來的3到7年時間裡,基金提供每年10%到15%不等的復利回報率。美術基金向投資者收取2%的管理費,以及0.25%的前端申(認)購費。據曾任佳士得拍賣行財務總監的基金負責人菲利浦·霍夫曼(Philip Hoffman) 透露,在基金解封以後,當年回報超過6%時,基金還能提取一定比例的分紅。  

鑒於藝術品投資領域很高的進入壁壘,美術基金重金聘用了8名藝術品經紀,專門鑒別畫作真偽、評估升值潛力和利用獨有的人際脈絡四處採購貨源。據香港《信報》的報道,該基金在這些專家的指導下,曾經成功以18萬美元購入一幅畫作,即而以30萬美元脫手,回報率高達67%。  市場風險與機遇並存  

然而,由於資金募集的困難,同時又缺乏既熟悉基金運作又瞭解藝術品市場的專業藝術品基金經理人,所以儘管市場投資活躍,資金紛紛湧入,但目前藝術品市場的基金淘汰率依然很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活躍的藝術品基金數量僅大約為12只。一些基金從未正式上市,而另一些則不得不縮減規模。曾被媒體廣泛報道的美國菲門烏德藝術投資基金由前美林銀行經理布魯斯·托博(Bruce Taub)在2004年創立,原計劃募資1億美元,而目前其位於波士頓和紐約的辦公室均已關閉。來自瑞士的藝術收藏家基金(The Art Collectors Fund)原來的集資目標為2億美元,而後不得不減為5000萬美元。另一隻ArtVest基金,其負責人表示,由於投資者有限,其實際運作更加類似於一個藝術俱樂部而非基金。  
此外,包括瑞銀、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的藝術品咨詢服務都由來已久,隸屬個人理財服務領域,通常涵蓋了藝術品價值評估、保險與運輸咨詢以及買賣建議等。另有一些私人銀行利用其高端客戶與私人藝術品投資者重合的優勢,也涉足其中。但它們大多對成立藝術品基金持保留態度,並未真正投身其中。  

很明顯,就目前的市場情況分析,藝術品基金投資者數量依然相對有限。同時,現有或曾經存在的基金負責人多為藝術品拍賣行出身,這一行業明顯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由於具體的基金表現評估標準和系統的基金回報率數據缺失,市場情況依然不明朗。因此,根據有關專家的說法,截至2006年下半年,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基金行業仍未形成,但由於全球對藝術品的需求處於不斷增長之中,而供應則相對有限,無論是直接投資藝術品還是藝術品基金都不失為明智的選擇,只是兩者實現投資回報的週期都相對較長。且長期投資還有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能分攤藝術品買賣的高額手續費。正如美林證券公司近期發表的研究報告所指出的,藝術品宜作為長期投資的對象,回報週期長但相對穩定。  

對於藝術品基金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也多持樂觀態度。在基金的不斷優勝劣汰中,資本和資源不斷優化整合,有利於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房地產基金在產生之初也廣受質疑,可如今已成為一種相對成熟的投資工具,為更廣泛的投資者提供了一條進入房地產市場的便利途徑。布魯斯·托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REITs使得那些想從房地產市場獲利的人們不必花大錢購買整幢大樓,而藝術品基金則讓投資者不用花時間精力照顧嬌貴的藝術品,還能從不斷升溫的藝術品市場中分一杯羹。」正因為藝術品和房地產存在著某些類似的特質,因此藝術品基金的未來依然十分值得期待。專家指出,全球藝術品市場目前仍然嚴重缺少相應的指數,系統地反映市場的變化情況,而藝術品基金的成立是建立指數的重要一步。近年來藝術品基金的不斷湧現僅僅帶動了藝術品供應市場的小幅增長。因此,不斷高企的需求增長勢必會推動藝術品市場未來的回報增長。  

中國藝術品市場亟待規範  

《金融時報》中文版撰文指出,美國買家繼續支撐著藝術品市場,但新鮮血液則來自中國和俄羅斯。在中國買家積極投身海外藝術品市場的同時,近年來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的紅火有目共睹,目前市場上已存在著雅昌指數和中藝指數兩個藝術品指數。尤其是2003年前被低估的中國當代藝術品,開始了爆發性成長。以中國藝術品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國際基金應運而生。荷蘭銀行推出的中國基金(The China Fund)由前蘇富比拍賣公司的經理朱利安·湯普生(Julian Thompson)領銜,在西方競拍中國的各類藝術品,然後在中國拍賣。「不管是受區域,還是文化或者經濟上的因素驅使,中國的買家都足以支撐這一投資組合的最終退出。」來自倫敦的Access Equity Management 總經理表示。  

市場繁榮的另一個表現是企業加入藝術品收藏市場。江蘇弘業股份有限公司(600128)是目前國內上市企業中唯一從事藝術品收藏的。弘業股份在1997年上市之初即投入4000萬元買入徐悲鴻、齊白石等中國名家的代表作,預計僅此一筆投資現時也已升值至6億元。1997年後,弘業股份每年都會投入約1500萬元購入藝術品,至今藏品已超過2000件,市值約20億元。這種定期注資收藏藝術品的行為,可以視為中國自主的藝術品投資基金的雛形。  

一方面是快速成長的藝術品市場,一方面卻是內地市場運作機制的不健全,產業鏈的不完善以及基金投資等相關金融產品的空缺,限制了這一市場的上升空間。國內目前還沒有公開認可的藝術品投資基金。而藝術品鑒定、估值以及保險等配套服務還有很大改進空間,藏家、畫廊與拍賣行之間仍需進一步的協調整合,為藝術品基金的創立與成長提供一個成熟的環境。梅摩指數創立人之一的梅建平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有非常好的發展勢頭。但從目前來看,中國藝術品的收藏還沒有進入國外主流收藏家的視角裡面,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還不規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