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0/31

當代藝術百大 艾未未、張曉剛華人唯二

吳垠慧/台北報導  (20071031)


 今年英國雜誌《藝術評論》評選「二○○七百大」有兩位華人,他們是中國藝術家張曉剛與艾未未。艾未未去年就已入選,今年名次六十八,比去年進階四位,張曉剛則是第一次進榜,排名八十六。去年入選的除了艾未未,還有華裔策展人侯瀚如和爆破藝術家蔡國強,台灣至今無人進榜。
 艾未未身兼當代藝術家、建築師、電影導演、策展人、藝評等多重身分,也擔任二○○八年中國奧運主運動場設計的中國顧問。


 艾未未去年就入選 排行進四位
 五十歲的艾未未父親是是詩人艾青,艾未未素來以敢言、特立獨行著稱。一九七九年艾未未參加中國前衛藝術先行者的星星畫會展出一舉成名,也被視為中國前衛藝術的領導人物。今年艾未未參加第十二屆德國卡塞爾文件展,他的作品《童話》招募了一千零一位中國人到卡塞爾去看展,三千萬人民幣的活動經費由贊助者支出,讓他成了今年文件展最具噱頭、也受到媒體討論最多的藝術家。
 張曉剛以肖像著稱 拍賣亮眼
 今年首次進榜的張曉剛,是當代藝術拍賣市場的中國「四大天王」中,近兩年在國際市場表現最亮眼的一位。張曉剛以人物肖像著稱,他的人物有著蒼白、空洞的情緒眼神,五官局部還有一道如傷痕般的印記,「血緣系列」、「大家庭系列」是其代表作。今年九月,他一幅一九九二年創作的《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在紐約蘇富比拍場上,以三百零六萬美金(約合新台幣一億多元)創下他自己最高的成交價。

2007/10/29

藝術秋拍 上看22億元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2007.10.29 04:24 am

趙無極畫作「19.7.63」,將在今年秋拍登場,預估價為5,500萬元。羅芙奧/提供
藝術秋拍黃金周即將登場,預估今年五大拍賣行的秋季拍賣總成交金額,可望上看22億元,遠高於春拍的13億元,也可望創下台灣藝術拍賣市場的歷史新高。五大拍賣行中的羅芙奧與金仕發,為吸引藏家目光,前(27)日搶先舉辦預展,秋拍大戰提前開打。
最先登場的金仕發,此次推出186件拍品,預估總成交金額約為4.5億元。金仕發表示,拍品內容除兩岸及海外華人經典、當代藝術外,並有雕塑、影像,還首度推出王修功、陳佐導、孫超、林葆家等人的瓷器大作,品項齊備。
市場龍頭羅芙奧,今年春拍成交金額達5.6億元;此次秋拍推出203件藝術品,預估成交總價會落在5.6億元至7.6億元之間,繼續蟬聯台灣拍場成交榜首。
羅芙奧拍賣專家陳惠黛表示,此次預估最高價為王懷慶的500號三聯幅油畫「金石為開」,預估價為9,800萬元。海外華人如趙無極、朱德群等精品,以及當紅的中國藝術家周春芽、曾梵志、黃鋼等作品,都在拍品之列。羅芙奧也觀察到亞洲當代藝術正起漲,將韓國新銳藝術家權奇秀作品也推上拍場。
老牌拍賣行景薰樓則延續一貫路線,側重台灣前輩藝術家。景薰樓此次有175件藝術品,總價為2.8億元至3億元。
曾天價拍出周春芽及王懷慶作品的中誠拍賣,這次推出169 件拍品,預估總成交價約為2.5億元至3.7億元。中誠總經理黃盟祥說,本次除有趙無極、周春芽、朱銘等經典作品之外,還加強了台灣當代藝術比重,有楊英風、劉國松等人作品。
新成立的藝流,本次推出241件作品,總價約有3億元至4億元。藝流總經理康嘉萍表示,此次拍場焦點為張大千的名作「溪橋曉色」。

2007/10/26

Globe One進軍台灣藝術市場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2007.10.26 04:08 am

中國大陸藝術市場火紅,也帶動台灣藝術市場的熱度,愈來愈多業者搶進藝術拍賣市場。記者黃啟菱/攝影
長流畫廊昨(25)日表示,將與美商Globe One合作成立藝流藝術拍賣公司,這將是外資進軍台灣藝術市場的首例。過去幾年台灣一直只有兩家拍賣行,但今年上半年已倍增為四家,藝流加入戰場,顯示國內藝術市場熱度不斷升高。
另外,市場最近盛傳,寒舍主人蔡辰洋也有意跨足藝術拍賣市場;這也使蔡辰洋從古董領域跨足到當代藝術領域、打造寒舍藝術中心外,進軍藝術拍賣市場。寒舍董事長王定乾昨天回應指出,寒舍確實曾評估開拍賣行,半年來已有不少人前來洽談,但寒舍決定先按兵不動。
王定乾表示,近日藝術市場交投熱絡,但突然增加許多參與者,市場能否吸納,還需觀察。寒舍剛跨入當代藝術領域,蔡辰洋對藝術飯店還有許多想法,因此決定先擱置經營拍賣行的計畫。
台灣藝術拍賣市場過去幾年一直呈現羅芙奧、景薰樓兩強並立局面;今年上半年中誠與金仕發相繼成立,並在春拍時加入市場。今年秋拍黃金周將於12月初登場,老牌畫廊長流將與外資攜手開設拍賣行,市場熱鬧可期。
長流畫廊是藝術家黃鷗波之子黃承志創辦、成立已34年,是台灣最老牌的畫廊。黃承志早期曾拜前輩畫家林玉山為師,創辦長流後,一直以中國水墨、書畫為經營重心。 長流畫廊的招牌是張大千親自題字,顯見長流在市場的影響力;除了畫廊,黃承志目前還經營長流美術館。
藝流拍賣總經理康嘉萍透露,Globe One股東對華人藝術市場頗為熟悉,一年前與長流畫廊接觸。為避免錯過切入市場的時機,雙方日前達成協議開設藝流。Globe One取得80%股權、長流持有20%。
據了解,Globe One出資約3,000萬元,近日資金會陸續到位;藝流也正積極運作,12月4日將舉行首拍。
康嘉萍表示,藝流最近已完成徵件作業,首拍將推出241件藝術品,拍賣總金額約三、四億元。其中有108件中畫作品、133件西畫作品。康嘉萍說,國內藝術拍賣市場以西畫為主,藝流希望發揮長流的經營強項,提供藏家更多元的收藏選擇,同時也做市場區隔。
美商Globe One公司成立約六年,企業總部位於加州,主要業務是企業管理顧問與創投。
Globe One投資很多產業,最近較知名的投資案是,取得日本電信營運許可證、進軍日本電信市場。
【2007/10/26 經濟日報】

2007/10/23

索卡 看好台灣當代藝術

【經濟日報╱記者黃啟菱/台北報導】 2007.10.23 04:21 am

受中國大陸當代藝術火紅帶動,台灣當代藝術近來頗受市場關注。台灣畫廊業龍頭索卡畫廊相中價格相對落後、補漲空間大的台灣當代藝術,不僅加碼喊進,近日更舉辦年度大展,聚焦90年代藝術家。
台灣畫廊業者近幾年掀起西進熱潮,第一家登陸的就是索卡。索卡成立13年,最早在台南發展,後來聚焦大陸油畫。在代理多年大陸藝術家作品後,2001年赴北京開設畫廊,與台南據點同時經營。
去年以來,台灣藝術市場逐漸回溫,索卡董事長蕭富元決定暫緩上海的拓點腳步,回台展店。台北索卡今年中開幕,日前推出年度大展「激進意志的風格:九十年代台灣當代藝術的多元異見」,參展藝術家包括洪東祿、姚瑞中、袁廣鳴、郭維國等。
在台灣本土油畫、大陸當代油畫爆紅狂漲之前,索卡都率先加碼,登陸布局也比其他畫廊早,因此一舉一動被視為市場趨勢的領先指標。此次索卡喊進台灣當代藝術,受到市場人士關注。
蕭富元表示,大陸當代油畫已漲過一波,索卡開始關注新興市場,台北據點以亞洲當代藝術為經營主軸,這次還為十多位90年代的台灣藝術家舉辦大型展覽。
中華民國視覺藝術聯盟榮譽理事長胡永芬分析,大陸當代藝術品火紅,受此帶動,許多收藏家開始發現台灣當代藝術家的創作質量,雖然並不輸給大陸藝術家,但價格相對落後,很具補漲空間。
從今年春季拍賣、年中畫廊博覽會成交狀況看,台灣當代藝術家如吳天章、陳界仁等人的作品,已逐漸被市場關注,愈來愈多買家將其納入資產配置。
但胡永芬強調,若用投資心態購買台灣當代藝術家的作品,雖然投資門檻較低,但仍須衡量投資風險。
  她說,最簡單的避險方式就是回歸基本面,挑選在美術史上有地位的藝術家作品,才有機會坐享藝術投資的高投報率。

2007/10/16

私人銀行的境外私人信託

2007/09/29

「私人信託」基本上是委託人、受託人和受益人之間的財產委託管理及受益分配的法律關係架構。「境外私人信託」顧名思義,其信託的法律註冊地是在委託人的所屬國度境外,通常是開曼群島或威京群島等「免稅天堂」,而這些地方之所以能夠受到青睞,正因為其「所得免稅」的特性。

境外私人信託在私人銀行領域內是極受有錢人歡迎的財富管理工具,因為信託架構的運用,不但使得有錢人可以「富過三代」,而且使得這些頂級富豪可以在生前甚至死後,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管理其名下的財富和分配名下的財富給其指定的受益人。

在信託的法律架構中,受託人將財產支付給受託人作信託,此時受託人變成該信託財產的法定所有權人。受託人雖然在架構中是法定所有權人,但信託財產並沒有變成受託人自己的財產,信託資產的法定所有權人祇能按照委託人在信託中所表達的意願,依法定的權力來管理,處分財產及分配利益給信託所指定的受益人。

當委託人想要比較積極管理其信託資產的時候,受託人亦可聘用具有投資專業的資產管理經理協助信託資產作投資,不論是追求積極資本利得的投資,或追求保本加固定收益的投資,或平衡型投資均可。

投資一旦有收益或是需要連同本金作分配給受益人,委託人可以在信託契約上註明本金或本金所滋生的收益何時或何種條件下分配多少收益給信託指定的受益人。由於這種機制的實施,使得子孫無法任意揮霍財產,也避免子孫取得財產後可能翻臉不認父母的後遺症,這就是使用信託可以避免「富不過三代」的精隨所在。

至於私人信託所以設在境外,原因之一如前述,是為避稅。設在免稅天堂的信託受其法律註冊地的管轄,一切信託資產投資所產生的資本利得,利息所得及遺贈所得均可免稅。

另外吸引人的原因則是「隱密性」,信託資產縱然應要求揭露,也祇揭露受託人為誰(法定所有權人)而毋需揭露委託人,而此信託資產因註冊在境外免稅天堂,一來財產分散海外降低風險,二來免稅天堂的信託註冊地,除非是因應國際犯罪調查需求,也沒有義務需要對各方透露委託人或受益人為何人,因此達到了「財產隱密」的效果。

世界級的私人銀行通常也會設信託部門,協助其金字塔頂端的富豪受託管理資產。由於信託資產的管理橫跨委託人生前死後一段頗長的年代,因此慎選具有誠信、實力、口碑及悠久歷史的信託受託人成為頂級富豪的重要課題。


基本上境外私人信託在協助頂及富豪作資產規劃時,會有七項主要提供的效益:

1.繼承規劃和資產移轉

確保財產可以平安轉移至指定的受益人或跨世代移轉,同時按照信託設立人的意願依比例或金額分配給不同指定的受益人並設定分配的時機。

由於信託的設立,可以避免子子孫孫因財產起爭執,也避免因遺產分配糾紛而引起的費時甚久的法院遺囑認證,也可以令信託設立人衡量受益人的特殊需要而適時分配財產以為因應。

2.保密性和財產整合

避免家族財富對社會各界曝光,從而杜絕家族財富被覬覦所引起的犯罪風險。同時藉由信託亦可整合家族海內外的資產,統一作最有效的運用管理,也避免信託設立人猝逝因而遺產漏列的風險。

3.財產適時變現

家族財產透過信託規劃,可以保留足夠的現金以支應受益人教育、生活、成家立業或醫療需要,也供繳稅及其他相關費用。諸多富豪常因猝逝來不及處置資產(尤其是不動產),因此其子孫常需要賤價變現資產以因應稅捐或緊急費用所需。

4.財富保全

透過境外私人信託,因信託法律註冊及監管地在境外,信託資產在法律定位上屬外籍人所有。避免因母國有政治動亂或社會安全問題致財產被凍結或滅失。

5.緊急財產處分

信託設立人可以設定財產緊急處分的要件,當緊急事件發生的時候,受託人可以逕行按設立人之意願處分其信託資產以因應特定需要。

6.節稅

境外信託通常註冊在免稅天堂,由於信託的特殊安排,某個程度可以合法減少在母國所應繳付的所得稅。

7.資產保值/增值管理

受託人可以依據信託委託人的財務目標及風險承受度,聘請投資專家作財產保值或增值管理。為委託人財務目標所作的量身訂做的資產管理,可以令資產保值和穩健增值。

任何一位頂級富豪欲利用境外私人信託實現上述七項效益的時候,受託人在信託設立前一定會和信託設立人事先商議並決定幾項重要的事情,包括:

●何者為受益人,受益人可分配的利益額度或百分比,受益分配的條件和時機。

●意願書(Letter of Wishes)的內容決定以表明該信託資產被管理的方式。

●表明該信託為可撤銷(Revocable)或不可撤銷信託(Irrevocable)。如為「可撤銷信託」,則信託委託人隨時可撤銷信託或改變信託條款。最終效力為信託委託人可以任何時候將本身變成受益人。如為「不可撤銷信託」,則信託效力及原受益人之權益不隨委託人意思改變而改變,也因此對受益人的權益保障最高。

●信託設立人為單一個人或多人聯合設立。

●信託資產將來包括那些海內外資產,如不動產、保險利益、或其他特殊權益等。

●信託設立人保留投資決策的權利或交給受託人作全權投資管理。

●保留增加或刪除受益人的權利(為可撤銷信託),修改信託行政運作辦法,縮短信託時間,信託本金分配額度的權力,移轉資產至另一新設立的信託等。

●信託委託人可以指定繼承人執行上述委託人相關信託執行之權力。

若信託設立人不欲指定家人或子孫為信託受益人,進而希望該信託之受益人為符合信託特定目的之不特定大眾,此時該信託即成為公益信託,近乎慈善基金會的性質。

2007/10/12

台灣當代藝術家 嶄露頭角

2007.08.24 工商時報

【林志昊/台北報導】正當華人畫作的價格被中國當代藝術家拉抬之際,台灣本土藝術市場的作品,也逐漸獲得市場青睞的目光。
以今年金仕發的春拍為例,台灣當代藝術家侯俊明的《香港罪與罰》拍出一百八十八萬的價格,而李石樵的《玫瑰花》成交價為二百三十六萬、大師級的廖繼春,其畫作《希臘古蹟》也高達九百一十七萬。乍看之下,台灣藝術市場現在也相當熱鬧。
曾任中華民國視覺藝術聯盟理事長,現為獨立策展人的胡永芬表示,任何一件藝術作品,若要能自市場上獲得穩定的價格支撐,必須要符合下列條件。第一,作品本身在藝術價值上擁有前人所沒有的開創性;第二,作品本身要有風格上的原創性;第三,作品必須對後進藝術家的作品有影響力;第四,就是藝術家本身在藝術上的才氣。然在本土藝術市場中,市場共同認定能符合上述條件的,就只有陳澄波、廖繼春與朱銘的作品。
威廉國際藝術負責人陳威霖補充,一個藝術家的作品,若能同時獲得學術業、藝評界與市場的肯定,在價格上的支撐才算真正穩固,也才是適合投資的標的。
畫廊人士指出,除了大師以外,本土前輩畫家包括楊三郎、李石樵、廖德政等人的畫作,在市場也有一定行情。不過,台灣本土藝術家的作品在價格上卻顯得吃虧,關鍵就在於整個藝術界對本土藝術家的作品,在國際化上下的功夫還不夠。譬如廖繼春在台灣市場大家都耳熟能詳,但在大陸市場卻知之甚少,可見台灣藝術家的作品在國際能見度上還不夠,價格上自然會趨於劣勢。

買對標的上天堂,買到贗品下地獄

2007.08.24 工商時報

【林志昊/台北報導】「老陳,我手上有一幅周春芽的畫,你過來幫我看一下值多少錢好不好?」畫廊老闆近期常接到熟客戶要求估價、鑑價的電話。在華人當代畫家的畫作價格被炒高之後,整個藝術投資的市場也逐漸被帶動起來。
以今年台北亞洲藝術博覽會為例,五天下來的總成交金額也達到四億五千萬元台幣,比去的一億五千萬元成長將近兩倍。換句話說,國內藝術投資的市場,在過去整整一年內,竟出現了跳躍性的成長。
此外,不只是國內,即使是全球藝術市場處於領導地位的佳士得國際(Christie's)也於日前宣布,今年上半年春拍共創下三十二億五 ○○○萬美元總成交額,較去年同期成長四五%,創下全球藝術市場上有史以來最高的半年總成交額。
高報酬率,致命吸引力
不過,也正由於藝術投資市場高報酬的吸引力,也讓這個目前正在蓄積能量的市場,出現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例如,日前也有一位自稱收藏家的人士,將手上一幅幾可亂真的畫作,送到畫廊老闆手上請之鑑價。但是當畫廊老板一眼就看出這幅畫作是贗品時,這位所謂的收藏家,竟在沉默許久之後對老闆撂下一句狠話:以後出門小心點。
然而,卻也有一位在國內從事藝術拍賣的黃姓人士表示,在兩年前,他曾買進了某一件印度藝術家的作品,當時買進的價格是台幣兩萬元,但現在市價卻值二○○萬元。短短兩年,價格增值一○○倍,當然,像黃先生這樣的例子,在市場上也是大有人在。
市場機制不健全陷阱處處
高投資報酬率就是藝術投資的誘人之處,也是它可怕的地方。正因市場機制不健全,挑對標的可以讓人在短時間內上天堂,但買錯標的或是買到贗品,也有可能讓人跌到比谷底還深的地獄。因此本周工商的財富總體檢,就是要從拍賣市場上成交率最高的華人油畫作品介紹起,告訴讀者要如何透過既有的資訊管道,如何進入初階的藝術投資。
此外,影響一件藝術品價格的因素非常多,包括作品本身品相、作者在藝術史上的地位、該件作品過去的拍賣紀錄、整個拍賣市場的環境、國家或區域整體的經濟狀況、甚至是拍賣官的喊價技巧等,這中間都需要經驗的累積與專業的判斷,才能挑到一幅對的作品。

2007/10/11

國內銀行介入藝術品 投資收藏市場將會地震?

溫馨提示:轉載請標明,四川美術網 2007-7-26 10:54:29

隨著民生銀行向藝術品市場這只「螃蟹」伸出了筷子,藝術品與金融市場對接的序幕就此拉開——
7月18日,民生銀行的國內首只藝術品理財產品「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1期發售進入封閉期。據民生銀行方面介紹,為期一個月的募集主要在民生銀行高端客戶範圍
進行,此後一個月將繼續開展面向社會公眾的募集。隨著首批資金到賬並從7月20日開始記息,銀行進入藝術品市場就此成為事實。

藝術品與金融對接,銀行終於來了

作為與金融、房地產並稱的國內三大投資領域之一,藝術品市場號稱擁有7000萬參與者,熱度持續走高,但是,這個市場始終沒有擺脫個人色彩,也缺少源源不斷的大資金注入。由於藝術品不能典當、擔保、質押,無法有效融資,藝術機構發展受困,與此同時,市場不能形成公認的藝術品價值標準,規則混亂,大量可以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資金徘徊在市場外面,阻礙了市場的發展速度與進一步繁榮。
業內認為,造成藝術品發展限制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銀行等金融機構隔岸觀火,而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市場,金融業與基金業的支撐必不可少。金融業的基礎支撐是信譽體系,這一體系對於市場的規範會發生巨大作用,可以說,中國藝術品市場始終翹首等待著銀行。
從銀行方面來看,隨著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客戶的多種投資需求與同業競爭也要求銀行推出相應的新理財品種,而對於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與高回報率,銀行也早就看在眼裡。以民生銀行來說,其高端客戶包括當代藝術家、經紀人、藝術顧問公司等,他們的財富增長情況銀行方面一清二楚。據民生銀行介紹,以藝術品理財作為切入點,進而銀行可以成立專門的藝術品銀行部,打開一條新的金融渠道。
彷彿是為了配合藝術品與金融結合的願望,200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出現了回暖的跡象。這一信號對於民生銀行的決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畢竟對於投資來說,機會甚至比品種更重要。
一個月之前,當民生銀行「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募集資金的消息傳出,社會各方對此立即給予了高度的關注——這只「螃蟹」終於有人來吃了。該投資計劃將目標鎖定在當代書畫上。無獨有偶,就在民生銀行「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推出前後,中國建設銀行浙江省分行所創辦的藝術財富理財中心也在積極尋求與藝術機構合作,嘗試金融與藝術品的對接。
浙江省藝術品經營行業協會副會長周岳平分析說,目前想投資藝術品的人也越來越多,投資呈現規模化、集團化趨勢,如何把這種需求與藝術品投資專家隊伍、金融機構相結合,實現藝術品的評估、抵押、貸款等也都在探索之中。目前浙江的藝術機構正在從一對一的藝術品投資服務轉向通過與銀行的合作,建立封閉式基金,通過專家團隊的整體運作達到盈利目的。

兩年週期,適合藝術品投資嗎

隨著本次民生銀行理財計劃的對外公佈,其間所透露的細節令各方人士喜憂參半,喜的是民生銀行做了一件眾望所歸的事情,憂的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情況複雜,加之藝術品投資週期長、流通性差、變現難等基本特點,是否可以短期成功運作一個合適的藝術品理財品種尚存疑問。
按照民生銀行的計劃,客戶投資起點為50萬元,投資週期兩年,預計收益年回報率38%,上不封頂,其中客戶優先收益率為18%,也就是說,如果顧問公司的收益在18%以下,這個收益將全部是客戶的,顧問公司將沒有收益。從內部分析看,銀行方面比較傾向於年收益38%到50%以上,這個收益還是比較可觀的。
在民生銀行看來,藝術品市場的高收益是可見的,大量的機構,包括私募基金良好的經營業績也證實了這一點,只要有具備豐富行業經驗的顧問公司來運作,兩年之中實現較高收益率是有信心的。但是,業內也有人為民生銀行捏了一把汗。
藝術品市場評論人牟建平表示,藝術品市場的高回報當然是存在的,但是,目前的市場已經過了價格高速增長的時期,指望短期內獲得高額回報可能性不大。
他舉例說,2001年,有人用70多萬元買下了尹朝陽70多幅畫,今天這些畫的總價值超過3500萬元,升值50倍。但是,這樣的藝術家在如今市場中可能不超過10個,能夠選准很難。而且,從2001年開始到現在,正是藝術品價格高速增長的時期,現在已經過了這個階段。以史國良來說,去年他的畫市場價格在每平方尺3.5萬元左右,今年也就是4萬元,增長幅度有限。如果投資一個畫家的年收益超過35%,那就意味著這個畫家的作品將三年翻一番。儘管可能當代油畫的增值比較快,但實現這樣的漲幅也比較困難。何況,銀行要做藝術品,不可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必定會借助於藝術品顧問公司,而這一點恰恰是國內當代藝術品市場的短板之一。我們可以看到台灣的藝術品顧問公司能夠帶給客戶持續的高收益——年收益30%至50%,這與他們成熟的運作有直接關係,我們國內尚無成熟的藝術品顧問公司,何況藝術品市場中存在著各種不確定因素,銀行能否規避市場風險有待檢驗,因此,民生銀行雖勇氣可嘉,但「螃蟹」確實難吃。
對於兩年內的變現獲利,有人甚至認為,如此短線投資有投機之嫌。對此,民生銀行認為,藝術品具有長期投資的屬性勿庸置疑,但是設計金融理財產品一定要結合理財市場的實際情況。目前市場上兩年以上的理財產品很少會有人問津,在人們普遍對藝術品投資理財缺乏認識的基礎上,做一個5年的投資品種就更不現實。因此,民生銀行只有以犧牲更高收益的方式先將產品做起來,只要產品做成功了,人們對於藝術品投資收益有了認識,那麼下一步就有可能實現長線投資。
浙江的情況與民生銀行的思路可謂不謀而合,周岳平表示,投資藝術品當然是8到10年最好,但較長的週期客戶心理難以接受,因此在最初還是採取2至3年的週期比較現實,畢竟投資獲利的事實最有說服力。

銀行藝術品投資計劃 誰來保障投資者收益?

溫馨提示:轉載請標明,四川美術網 2007-7-23 9:46:30

藝術品市場是不是下一個金礦?這個曾經不被大眾所關注和瞭解的領域,在理財和投資的共同引領下,價值增長驚人,得到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已經被賦予了商品概念之後的藝術作品,立時有了更多與公眾接近的機會。
2007年6月18日,民生銀行( 13.38,0.82,6.53%)推出非凡理財系列,其中高調宣傳了「藝術品投資計劃」1號產品,在其推廣說明中明確寫明,投資起限為50萬,投資期限為2年,預期年收益率最高達到18%。這只高門檻、高收益率的基金產品很快吸引了業內外的關注目光,作為國內第一隻銀行系藝術品基金。民生銀行此舉,也讓藝術投資第一次進入了普通投資者的視野。該基金公開發行時間為一個月,7月18日該基金就將進入封閉期,整裝待發進入藝術品市場的資本操作中。
不能不說民生銀行的「藝術品投資計劃」一號基金產品生在了一個黃金年代,在這個基金受到熱捧的年代裡,即便是之前不被人瞭解的領域,只要回報率誘人,就有資金入駐。而民生銀行亦是在其產品說明中特別強調了18%的平均收益回報率。然而,對於投資者來說,最關心的,仍然是如何使收益得到穩健的保障。

風險 誰來保障投資者收益

「2006年底銀監會就批准我們做這個項目了。」從去年底到現在已過去大半年時間,負責民生銀行這只藝術基金產品的經理高蔚然和民生銀行的大客戶團隊一直在尋找合適的藝術品投資顧問,對於國內目前尚待發展的藝術品投資行業,想找到一個好的藝術品顧問非常艱難。民生銀行嘗試了拍賣公司,個人顧問和藝術品投資顧問公司。若選擇跟拍賣公司合作,拍賣公司會提出要求說,藏品必須經他們的拍賣行進行拍賣,這樣會局限不同類型藏品的拍賣利潤;而選擇個人藝術顧問,民生銀行的要求是全職的藝術顧問以防風險,很多優秀的個人藝術顧問就在這裡止步了;最後才定下來用藝術品投資顧問公司,簽訂合同、繳納保證金後才開始合作。
與良好而火熱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相比,藝術投資的其他環節卻相當薄弱。藝術咨詢顧問公司,作為獨立機構,大多由單個藝術界資深人士一人獨挑大樑,缺乏專業度。而藝術咨詢服務公司,在眾多大投資者心中也尚無品牌可言。另外,藝術品鑒定、估值以及保險等配套服務的不完善都成為了影響藝術投資行業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而國內藝術品金融機構的不完善及不高的信譽度,則從另一個方面激發了國外相關藝術品金融機構及資深藝術顧問的興趣,一如20年前國外藝術投資者購買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時的心態一樣。6月26日,全球著名的美術基金負責人菲利蒲·霍夫曼(philip hoffman)來到中國,並在上海舉辦了一場關於藝術品投資的演講。菲利浦·霍夫曼,曾經是佳士得拍賣公司的原首席執行官,如今是倫敦一家藝術品基金(faf)的管理者,這個基金也被譽為全球最好的藝術品基金。霍夫曼以倫敦藝術品市場為主要操作對象,投資資本累積達到3.5億美元,獲利則達到了1億美元。預計今後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可至10%~15%。霍夫曼的到來,是全球藝術品投資機構和個人對中國市場火熱狀態積極反應的一個縮影。

基金 藝術品投資者試水第一步

高蔚然在總結這一個月中遇到的客戶反饋時說,「懂行的人和不懂行的人問的問題都不一樣!懂行的人會問,這個到期贖回機制會不會限制我的增值?有可能一些收藏再過一年價值就會翻倍。而不懂行的人會說,你們這個能完成嗎?這個怎麼賺錢啊?」
不可置疑的是,大部分選擇純粹將藝術品作為一種投資方式時,只需要考慮這個金融銀行之前的基金髮行狀況,就可以進行選擇。然而在目前國內藝術品投資金融機構剛剛出現的現狀下,藝術品投資者需要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審視目光;而另一方面,申購國內藝術品基金的投資者也大多為第一次投資藝術行業的新人,不可能對這個領域具備完善的專業知識;而如果國內藝術基金很難在短期內解決這樣的矛盾不信任,可能會直接導致國內藝術品投資的資金大量進入國外藝術品基金。
一般來說,藝術品基金要比個人收藏家更容易拿到相較於市場低一些價格的同等藝術品,所以藝術品基金可以算是初嘗藝術品投資領域投資者的首選。但真正對藝術品領域感興趣的投資者,只能將這個作為第一步,培養自己對藝術品市場更多的興趣,自發的瞭解各種藝術家的作品以及搜集來自藝術品市場的各種信息。對於藝術品來說,收藏+投資的方式,是任何一個成功的藝術品基金和成功的大收藏家會堅持的方式。

鏈接:從事藝術收藏投資的國外銀行或金融機構
·英國鐵路養老基金
1974年,英國鐵路養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在蘇富比的建議下,用占總額2.9%的資產買下了當時價值約1億美元的藝術品,至1999年將全部藏品出售完畢,收回近3億美元投資,其藝術品投資組合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1.3%。
·英國的美術基金
英國的美術基金是目前這一市場上最活躍的基金。2004年從15個國家的投資者手中募集了約3.5億美元,,目前按3︰3︰2︰2的比例投資於印象派、大師級作品(1300年-1860年)、現代藝術(1940年-1970年)以及當代藝術(1970年-1985年),充分實現了多樣化投資。自成立以來,該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58%。
·中國基金
荷蘭銀行推出的中國基金(the china fund)由前蘇富比拍賣公司的經理朱利安·湯普生(julian thompson)領銜,在西方競拍中國的各類藝術品,然後在中國拍賣。
·瑞士銀行
瑞士銀行不僅是全球領先的財富管理機構,也是全球領先的藝術投資服務公司,它還是國際最大的藝術品博覽會的長期贊助商。瑞士銀行的藝術品投資服務主要包括:第一,藝術品市場研究分析,提供度身定制的投資策略,並提供藝術品買賣、保存和估價等方面廣泛的最新信息;第二,收藏與出售策略建議;第三,藝術品投資組合管理;第四,藝術收藏品財產規劃。第五,博覽會主辦或贊助。
·jp摩根
jp摩根是世界上最早開始收藏當代藝術品的銀行。到目前為止,該銀行放在世界各地的藏品已達3萬多件。
(來源:理財週報)

香港藝術品投資分期付款降低收藏門檻

溫馨提示:轉載請標明,四川美術網 2007-8-29 10:42:57

過去兩年,香港經濟好轉,藝術投資市場也受到經濟增長的推動,日益興隆起來。其中,古董,中國書畫、油畫、瓷器以及琉璃的買賣,轉眼一兩年獲利翻好幾番的例子也並不少見。每年的拍賣會上屢屢出現的天價成交,無疑是一個最好的例證。
雖然藝術品的投資門檻較高,少則幾萬或十多萬,多則百萬千萬都不止,這往往使得那些囊中羞澀的普通百姓望而卻步。不過,近年香港市場上出現了藝術品投資分期付款,為那些對藝術品投資情有獨鍾的投資者提供了一條實現自己投資願望的途徑。香港藝術品收藏界人士表示,這對藝術品投資市場的興盛,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藝術品可分期付款
眾所周知,香港地區人均收入水平處在世界前列。而高收入也使得香港人奢侈嗜好不少:香港男人喜歡買車、相機與手錶,而香港女人則對名牌服飾、首飾及箱包情有獨鍾。
但是,此類物件往往買了沒有幾天,就開始膩了,失去了其價值。雖然有機會在二手市場出售以套現,但有可能會有價無市。同時,這類東西會因為被使用過而貶值。但是,藝術品卻恰恰相反。
香港四大畫廊之一的抱趣堂當代藝術館謝宏中表示:「買一輛好車,一落地就會貶值;名牌衣服和首飾,用過之後,就不能再以買入價出手轉賣了。但是好的藝術品不一樣,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優秀的畫價格從未下跌過。即使在經濟不景氣時候,藝術品的價格也並沒有下降,只是增長速度有所放慢而已。」
一般來說,很多人認為藝術品只是有錢人的玩意。比如以那些畫作來說,那些成了名的畫家,確實如此。
不過,如果投資者有眼光,能夠買入一些沒有成名但有潛力的畫家的作品,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有朝一日藉機大發一筆也未可知。
謝宏中表示,亞洲人偏愛名氣大的藝術家,喜歡收藏他們的作品,但是歐洲人不一樣,他們喜歡自己挖掘,從那些名氣並不大的人及其作品裡尋找投機。
但是,對於年輕人來說,投資藝術品的門檻始終都是太高,即使有眼光也未必能出得起錢來投資。高昂的價格面前,許多有志於藝術品投資的香港年輕人也望而卻步。
不過,這一情況最近有所改變。由謝宏中和新世界發展總經理鄭家純共同創立的抱趣堂,就推出了免息分期付款的計劃,為那些對藝術品投資有興趣但經濟實力上應付不過來的香港年輕人,可以嘗試一下擁有自己心愛藝術品的滋味。
在該分期付款計劃中,20萬元以下的作品,最多可分12個月供款,若價格達到20萬元或以上,分期則最多可長達24個月。中國工商銀行(亞洲)、匯豐和恆生銀行的信用卡,都可以用這個服務。謝宏中表示,一幅5萬元的畫,一次付款的話,未免令人感到心疼;然而,如果可以分開12個月,每月只是4000多元,感覺上無疑會好得多。他坦言,推出這個計劃是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作藝術品投資,擴大市場。
謝宏中表示,該計劃推出後反映不俗,迄今收到不少查詢。他解釋,這主要是因為購買的人,只要先付出十二分之一的價錢,就可以立即取走藝術品自用。運氣好的話,供款未完,已經可以把藝術品轉手,以賺取利潤。
近年來,各種藝術品中,以中國油畫的升值速度為最快,最穩定。其中,已經去世的陳逸飛的作品屬於代表者,另外趙先鋒、呂欣和王興平等的作品升值也很快,勢頭不錯。
現在才三十多歲的徐招兵,在2005年獲得《港龍航空中國新銳畫家飛揚大獎》之後,身價也開始突飛猛進,提高很多。
抵押貸款提高靈活性
藝術品收藏作為投資手段之一,相對於股票、債券、外匯等金融投資產品,有一個較大的缺點是其流通和交易靈活性不高。香港的藝術品也是如此。
目前,香港最主要的藝術品交易市場就是各個大大小小的拍賣會,大型的拍賣會,一年只有兩次。謝宏中指出,拍賣會屢有紀錄創出,確實是一個交易的好地方。不過,沒有關係的人很難參與,而且成交後要交付佣金。另外一個交易途徑,就是通過畫廊或者藝術館寄賣,當中依然涉及佣金。
由於藝術品買賣的靈活性不高,專家提醒在投資之前要做好自己的投資計劃,確保自己的現金流充足。不過,如果投資者萬一在購買了藝術品以後,來不及賣出或者由於藝術品較好,捨不得出售,但又急於現金周轉,可以選擇用藝術品作抵押貸款。抱趣堂就可以提供該項服務。
抱趣堂提供的藝術品抵押貸款計劃,與一般銀行的按揭大同小異。投資者有需要的話,可以把自己的藝術品作抵押,經抱趣堂嚴格的價值鑒定後,就可以收取估值約五成作貸款。收到貸款後,須每月及時還錢,並要每月繳付1至2厘的利息,即年息為12至24厘。另外,如果藝術品所有人最後無力還錢以贖回自己的藝術品,抵押品就會被代為拍賣或寄售。最後所得的金額,抱趣堂會取回貸款餘額,而剩餘下那些由貸款者所得。

中國藝術品投資基金將啟動

溫馨提示:轉載請標明,四川美術網 2006-3-1 10:14:27

上海證券報

"2006年將是中國的藝術基金啟動的關鍵年份!"各種跡象表明,成立藝術基金在當下的中國已經成為一種潮流,以致海外的資深專家更進一步這樣斷言。    

其實在2005年我們已能窺見其中的些許端倪。譬如在2005年5月的中國國際畫廊博覽會上,一個來自西安的名為"藍瑪克"的藝術基金,就一鳴驚人地以5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當代油畫家劉小東的"十八羅漢"組畫。此後,無論在中國藝術品一級市場的畫廊界,還是在所謂二級市場的拍賣行,一些新近成立的各色各樣的藝術基金不斷浮出水面,它們的果敢以及操作上的強悍都讓整個藝術品市場側目。近來在北京、上海,藝術基金似乎成為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一些未經證實的傳聞,諸如溫州商團的第二代以私募方式完成了規模較大的藝術投資基金組合,又如2006年專注於中國油畫及當代藝術的藝術基金規模預計會達到30至50億元等等,更似乎正在印證著海外人士的相關推斷。    

從國際上而言,這些以操作藝術買賣作為獲利機制的投資以及藝術基金的觀念,早在20世紀60年代就已經出現。"英國鐵路養老基金會"(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70年代中期以1億美元投資於藝術品市場,總共投資收藏了2400件藝術品,其中也涵蓋了中國乃至非洲的藝術品。在1987年到1999年運作期間,基金的平均獲利率約為每年11.3%。"美術基金"(the fine art fund),則把2005年的投資目標控制在經典作品、當代藝術、現代藝術以及印象派的四個領域內,購買數量亦以500件作品為上限。基金由佳士得拍賣公司原執行官菲利蒲·霍夫曼(philip hoffman)操刀,投資資本累積達到3.5億美元,獲利則達到了1億美元。預計今後每年的平均收益率可至10%至15%區間,而某些畫作的投資回報率甚至可能超過1倍。    

在成功案例的影響下,一些銀行家、華爾街的投資家紛紛與海外重要拍賣機構的資深專家合謀,在2005年推出了至少6個新的藝術基金。這些基金以10年為投資單位,涉及國際藝術品市場中的各項作品門類,有50%以上的比例向一般大眾投資者開放,而這些投資者大致被鎖定在約有500萬美元資產的個人或公司,最少的投資金額在25萬美元。    

近期荷蘭銀行(abn-amro)也有籌組藝術基金的計劃。荷蘭銀行的全球執行長阿瑞爾·沙拉馬(ariel salama)說,甚至一些歐洲的權貴家族也希望將他們的收藏品轉成藝術基金的資本。更多的金融機構仍處於高度關注之中,譬如花旗銀行、jp摩根、瑞銀等等。對藝術基金持保留態度者,大多因為藝術品難以估價、藝術市場不透明、交易成本過高以及漲跌過快等。    

美國紐約大學商學院梅建平教授的研究結果表明,1960年至2003年,藝術投資的平均收益率約為13.2%,但據標準普爾的數據,同一時期的一般性投資的平均收益率只有12%;而1999年至2004年間的藝術投資平均收益率也比一般性的投資高出了5個百分點。這樣的對比,的確也讓投資者對藝術基金信心倍增。

藝術品基金:分享市場繁榮

來源: 新財富 發佈時間: 2007年04月15日 15:45 作者: 周瑩 關鍵詞: 新財富;藝術品基金;   

市場規模和成熟水平已經足夠容納藝術品基金的生存。而隨著藝術品基金的產生,一些資本額較小的投資者和機構入場交易,藝術品也就像小麥或黃金一樣,真正具有了另類投資的價值。正如「REITs使得那些想從房地產市場獲利的人們不必花大錢購買整幢大樓,而藝術品基金則讓投資者不用花時間精力照顧嬌貴的藝術品,還能從不斷升溫的藝術品市場中分一杯羹」。正因為藝術品和房地產存在著某些類似的特質,因此藝術品基金的未來十分值得期待。  本刊研究員 周瑩/文  

2007年2月5日到2月8日,倫敦連續舉行了四場藝術品拍賣會,拍賣總金額達到了5.78億美元,甚至超過了同期英國境內的共同基金交易額。其中,首日由蘇富比舉辦的當代藝術品拍賣的總金額就高達9000萬美元,是有史以來在歐洲舉行的最成功的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且最後的成交價比4個星期前的估值高出了60%。  

而在之前的幾個月,2006年11月初,美國抽像表現主義畫家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名作「1948年第五號」(No.5, 1948)以1.4億美元成交,成為全球最貴的畫作,每平方米的售價約達4667萬美元。藝術品市場的紅火可見一斑。  

直接投資藝術品年均回報率可達10%  

一方面,全球充足的流動性不僅帶動了房地產、股票等投資品的價格高漲,也催生了藝術品新一波的投資行情(見本刊2006年7月號《以藝術品投資中國未來》一文)。另一方面,近年來一些學者研究證實,作為投資品,藝術品不僅可以規避風險,是多樣化投資的理想選擇,並且其收益率與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不相上下,甚至更為出色。  由紐約大學邁克爾·摩西(Michael Moses)和梅建平教授建立的梅摩高級藝術品價格指數(Mei/Moses Annual All Art Index)通過長期追蹤藝術品的價格走勢發現,過去50年間,美國藝術品投資的平均回報率為10.9%,基本追平標準普爾股票價格指數的10.5%,高於債券、短期國債和公司債券。而2001至2005年間,投資藝術品的回報率遠高於股票。  

另外,研究也表明,藝術品市場與股票市場的表現相關性很低,與債券市場呈負相關關係。尤其在熊市時,藝術品能有效抵禦貶值的風險(表1)。另一項研究發現,在1987年10月、1998年8月和1990年9月的三次全球股市大跳水期間,投資藝術品的回報率為1.4%,遠高於1976年1月至2004年12月間的月平均回報率。1990年9月,全球股市下跌了11.6個百分點,而藝術品僅下跌了0.2%,充分凸現出藝術品的抗風險和保值功效。


300億美元年交易額成藝術品基金成長基礎  

儘管回報可觀,且兼具抗風險的能力,然而直接投資藝術品的難度使得許多青睞此市場的投資者望而卻步。首先,直接投資藝術品需要一次性投入大量資金。且不論動輒數十上百萬美元的投資額讓許多投資者感覺有心無力,20%的拍賣手續費以及競拍成功之後保險、收藏以及保養等一系列的後續投入所牽扯的資金與精力,也足以讓人不敢輕易涉足藝術品投資市場。其次,投資藝術品要求投資者有極高的藝術修養和鑒賞能力。不僅要對各流派各名家瞭如指掌,也要熟悉市場動態和買賣流程。再次,儘管增長潛力無限,但畢加索的畫作與IBM的股票之間還是存在著明顯的區別,在電腦上輕鬆地敲打幾個鍵就能完成買入賣出後者的交易,而畢加索的畫不是輕易就能找到買家的。藝術品市場較差的流通性以及不透明的市場運作都增加了個人直接投資藝術品的難度與風險。  

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催生了藝術品基金。直接投資藝術品市場目前僅對一小部分機構投資者和極為富有的人開放,而還有不少投資者或者機構既想參與市場又不想讓繁瑣的收藏和保養工作束縛手腳,只是純粹地想分享投資藝術品帶來的收益。因此,近年來逐步繁榮的藝術品市場對藝術品基金的需求日益旺盛。  

同時,從客觀條件來分析,專家估計目前藝術品市場每年的交易額已經超過了300億美元,自2000年起平均每年的藝術品估值規模就相當於股票估值的3倍。據藝術品價格網站(http://www.artprice.com/)的數據統計,2004年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比上年增長了19%,而2005年增幅為10.4%,交易額也超過了40億美元。並且,目前市場上已經有包括梅摩高級藝術品價格指數、藝術品價格全球指數在內的大約6個藝術品指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場的透明度(圖1)。市場規模和成熟水平已經足夠容納藝術品基金的生存,並有賴於基金的專業化運作規範市場行為,整合現有資金,引入新的資金。隨著藝術品基金的產生,越來越多資本額較小的投資者和機構入場交易。至此,藝術品就像小麥或黃金一樣,真正具有了另類投資的價值。

英國鐵路養老基金的蝴蝶效應  

追根溯源,早在18世紀50年代,西方學術界就提出了建立藝術品投資基金的可能性,藝術品愛好者成立了俱樂部,買賣一些當時的知名畫作或是新興藝術家的代表作。這可以看作是藝術品基金的最早雛形。上世紀初,法國的一位金融家說服了12位投資人集資212法朗用於投資現代藝術。10年之後,某些作品的價格已經上漲了10倍。而這次集資的最終投資回報率翻了四番。  
當代藝術品基金的興起則是2000年以後的事情,緊隨媒體對英國鐵路養老基金(British Rail Pension Fund)投資藝術品收益的大肆宣揚之後。1974年在蘇富比的建議下,該基金用占總額2.9%的資產買下了當時價值約1億美元的印象派名畫、中國瓷器和中世紀古董等藝術品,至1999年將全部藏品出售完畢,收回近3億美元投資,其藝術品投資組合的年均增長率達到了11.3%。儘管投資回報率並不算是十分顯著,但經過媒體的推波助瀾,以及適逢藝術品市場新一輪的價格上漲,藝術品基金蜂擁入市。當時在歐洲和北美大約有超過23只基金宣佈將專門投資於藝術品市場。

藝術品基金運作模式及分類  

藝術品基金的運作方式與房地產等基金類似,一般基金經理人負責募集資金,同時聘請專門的藝術品專家指導投資。通過多種藝術品類組合的投資,以達到最終實現收益的目的。也因此基金投資藝術品不像私人投資一樣會受到個人喜好的影響,基金主要考慮的是藏品的再出售價值。藝術品基金多採用長期投資方式,時間為5-10年,一般從第3年開始獲利。與私人投資者相比,通常基金能以較低的價格拍到藝術品。這一方面是因為其多採取直接交易的方式,避免了與畫廊交易的佣金支出(新興藝術家的作品通過畫廊交易的成本可能高達作品本身價值的40%),而另一方面,基金擁有的龐大資金使他們有實力一次性購買一個系列的作品,從而獲得相應的折扣。購入藝術品後,基金還負責對藏品的保管和保險。  

按目前的市場行情,藝術品基金一般要徵收1.5-5%不等的管理費。如果當年投資回報率超過6%,則基金還會從超出的利潤中收取20%的分紅。除了藝術品本身的升值之外,有些基金還選擇將藏品出租給博物館或私人收藏家展覽,從而獲得額外收益以抵消部分保險費用,一般一年的費用是投保價值的1.25%。不少藝術品基金也會定期舉行全球性展覽,既提升了基金自身的影響力又增加了藏品的價值。封閉式藝術品基金在到期前會將所有藏品變現,將變現後的收益返還給投資者。而開放式基金則一般有一套指定的機制保證投資者隨時套現。  

除了傳統的「封閉式」和「開放式」的區別,藝術品基金投資的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一些基金偏向於投資名家名作,像畢加索、莫奈或是弗蘭西斯·培根的作品。因為名人效應以及廣受評論,這些作品的價值通常都有所保證並享受著較快的上升通道。另一些基金則偏好明顯被低估的作品。這些作品的創作者也許小有名氣但絕對不屬於一流行列,或是即將從商業畫廊轉向專業創作。由於是建立在預期的基礎之上,風險也相對較大,實現收益的時間也較長,可能長達10-20年。這一方式類似於購買小型高科技企業的股票,既不用承擔新興企業的風險而又能分享升值的快感。  

以投資對像劃分,藝術品投資基金又可分為以藝術品為投資重點和以藝術家為投資重點的基金。多數基金都屬於前者。例如英國的美術基金(The Fine Art Fund),美國的菲門烏德藝術投資基金(Fernwood Art Invesment),瑞士Artvest基金以及上文提到的英國鐵路養老基金都屬於這一類。而後者除了獲利之外,還兼有培養新興藝術家的功能。由畫廊出面向藝術家提供資助,這部分資金用於購買他未來若干年的指定數量的作品,畫廊再通過出售這些作品而獲取回報。美國的藝術家養老金信託(Artist Pension Trust)和藝術經紀人基金(Art Dealer Fund)均屬此列。  

英國美術基金年均回報率58%  

美國、英國和瑞士的藝術品市場相對成熟,目前發行的基金也主要集中在這幾個國家。在藝術市場全球化的影響之下,2005年又有6只專門的藝術品基金誕生。英國的美術基金是目前這一市場上最活躍的基金。2004年從15個國家的投資者手中募集了約3.5億美元,個人投資者初始投入資金最低為25萬美元。目前按3:3:2:2的比例投資於印象派、大師級作品(1300年-1860年),現代藝術(1940年-1970年)以及當代藝術(1970年-1985年),充分實現了多樣化投資。根據Opalesque對沖基金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自成立以來,該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高達58%。在經過了最初3年的鎖定期後,投資者可以在市場上自由買賣基金份額。在接下來的3到7年時間裡,基金提供每年10%到15%不等的復利回報率。美術基金向投資者收取2%的管理費,以及0.25%的前端申(認)購費。據曾任佳士得拍賣行財務總監的基金負責人菲利浦·霍夫曼(Philip Hoffman) 透露,在基金解封以後,當年回報超過6%時,基金還能提取一定比例的分紅。  

鑒於藝術品投資領域很高的進入壁壘,美術基金重金聘用了8名藝術品經紀,專門鑒別畫作真偽、評估升值潛力和利用獨有的人際脈絡四處採購貨源。據香港《信報》的報道,該基金在這些專家的指導下,曾經成功以18萬美元購入一幅畫作,即而以30萬美元脫手,回報率高達67%。  市場風險與機遇並存  

然而,由於資金募集的困難,同時又缺乏既熟悉基金運作又瞭解藝術品市場的專業藝術品基金經理人,所以儘管市場投資活躍,資金紛紛湧入,但目前藝術品市場的基金淘汰率依然很高。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活躍的藝術品基金數量僅大約為12只。一些基金從未正式上市,而另一些則不得不縮減規模。曾被媒體廣泛報道的美國菲門烏德藝術投資基金由前美林銀行經理布魯斯·托博(Bruce Taub)在2004年創立,原計劃募資1億美元,而目前其位於波士頓和紐約的辦公室均已關閉。來自瑞士的藝術收藏家基金(The Art Collectors Fund)原來的集資目標為2億美元,而後不得不減為5000萬美元。另一隻ArtVest基金,其負責人表示,由於投資者有限,其實際運作更加類似於一個藝術俱樂部而非基金。  
此外,包括瑞銀、摩根大通和花旗銀行的藝術品咨詢服務都由來已久,隸屬個人理財服務領域,通常涵蓋了藝術品價值評估、保險與運輸咨詢以及買賣建議等。另有一些私人銀行利用其高端客戶與私人藝術品投資者重合的優勢,也涉足其中。但它們大多對成立藝術品基金持保留態度,並未真正投身其中。  

很明顯,就目前的市場情況分析,藝術品基金投資者數量依然相對有限。同時,現有或曾經存在的基金負責人多為藝術品拍賣行出身,這一行業明顯缺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由於具體的基金表現評估標準和系統的基金回報率數據缺失,市場情況依然不明朗。因此,根據有關專家的說法,截至2006年下半年,一個成熟的藝術品基金行業仍未形成,但由於全球對藝術品的需求處於不斷增長之中,而供應則相對有限,無論是直接投資藝術品還是藝術品基金都不失為明智的選擇,只是兩者實現投資回報的週期都相對較長。且長期投資還有另一個顯而易見的好處,就是能分攤藝術品買賣的高額手續費。正如美林證券公司近期發表的研究報告所指出的,藝術品宜作為長期投資的對象,回報週期長但相對穩定。  

對於藝術品基金的發展前景,業內人士也多持樂觀態度。在基金的不斷優勝劣汰中,資本和資源不斷優化整合,有利於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房地產基金在產生之初也廣受質疑,可如今已成為一種相對成熟的投資工具,為更廣泛的投資者提供了一條進入房地產市場的便利途徑。布魯斯·托博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REITs使得那些想從房地產市場獲利的人們不必花大錢購買整幢大樓,而藝術品基金則讓投資者不用花時間精力照顧嬌貴的藝術品,還能從不斷升溫的藝術品市場中分一杯羹。」正因為藝術品和房地產存在著某些類似的特質,因此藝術品基金的未來依然十分值得期待。專家指出,全球藝術品市場目前仍然嚴重缺少相應的指數,系統地反映市場的變化情況,而藝術品基金的成立是建立指數的重要一步。近年來藝術品基金的不斷湧現僅僅帶動了藝術品供應市場的小幅增長。因此,不斷高企的需求增長勢必會推動藝術品市場未來的回報增長。  

中國藝術品市場亟待規範  

《金融時報》中文版撰文指出,美國買家繼續支撐著藝術品市場,但新鮮血液則來自中國和俄羅斯。在中國買家積極投身海外藝術品市場的同時,近年來中國內地藝術品市場的紅火有目共睹,目前市場上已存在著雅昌指數和中藝指數兩個藝術品指數。尤其是2003年前被低估的中國當代藝術品,開始了爆發性成長。以中國藝術品為主要投資對象的國際基金應運而生。荷蘭銀行推出的中國基金(The China Fund)由前蘇富比拍賣公司的經理朱利安·湯普生(Julian Thompson)領銜,在西方競拍中國的各類藝術品,然後在中國拍賣。「不管是受區域,還是文化或者經濟上的因素驅使,中國的買家都足以支撐這一投資組合的最終退出。」來自倫敦的Access Equity Management 總經理表示。  

市場繁榮的另一個表現是企業加入藝術品收藏市場。江蘇弘業股份有限公司(600128)是目前國內上市企業中唯一從事藝術品收藏的。弘業股份在1997年上市之初即投入4000萬元買入徐悲鴻、齊白石等中國名家的代表作,預計僅此一筆投資現時也已升值至6億元。1997年後,弘業股份每年都會投入約1500萬元購入藝術品,至今藏品已超過2000件,市值約20億元。這種定期注資收藏藝術品的行為,可以視為中國自主的藝術品投資基金的雛形。  

一方面是快速成長的藝術品市場,一方面卻是內地市場運作機制的不健全,產業鏈的不完善以及基金投資等相關金融產品的空缺,限制了這一市場的上升空間。國內目前還沒有公開認可的藝術品投資基金。而藝術品鑒定、估值以及保險等配套服務還有很大改進空間,藏家、畫廊與拍賣行之間仍需進一步的協調整合,為藝術品基金的創立與成長提供一個成熟的環境。梅摩指數創立人之一的梅建平教授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就曾表示:「中國的藝術品市場有非常好的發展勢頭。但從目前來看,中國藝術品的收藏還沒有進入國外主流收藏家的視角裡面,中國的藝術品市場還不規範。」

收藏成為亞洲新富的時尚?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 西蒙‧德‧伯頓(SIMON DE BURTON) 2007年3月23日 星期五

亞洲的收藏巨龍已經甦醒,而且正在噴吐火焰。在佳士得(Christie's)和蘇富比(Sotheby's)去年秋天的香港拍賣季,成交總額達到了驚人的27億港元(合3.48億美元),中國的繪畫、青銅器和其它藝術品達到了創紀錄的高價。另外一家拍賣行寶龍 (Bonhams)也加入了這一行列,於今年1月份建立了第一個香港辦事處,並將於5月底舉行首拍,與亞洲國際藝術古董展(Asia International Arts and Antiques Fair)同期舉辦。
2005年,佳士得以1560萬英鎊的價格拍出一個中國瓷罐,創造了中國瓷器的最高拍賣價。蘇富比則以約800萬英鎊的價格拍出「大明永樂年施」銘款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創造了中國藝術品類別的最高拍賣價。寶龍在開設香港辦事處期間,已受理了當代畫家曾浩一幅估價5萬英鎊的油畫、一對估價高達9萬英鎊的乾隆碧玉花瓶,以及一個估價達100萬英鎊的元代藍白相間瓷罐。對於一家初來乍到的拍賣行而言,得到這些珍品委託拍賣實屬難得。
在亞洲,是什麼使收藏變為時下的熱門話題?最顯而易見的原因,是該地區迅速增長的經濟,特別是在中國大陸。預計中國大陸將在下個十年成為全球第三大奢侈品市場,古董和藝術品也可以被歸入這個範疇。
但這不僅是錢的問題。他們現在帶有一種目的:亞洲新貴們希望重新找回他們的歷史,表達他們的愛國主義,並盡可能多、盡可能快地向快速增長的藝術市場學習。
這種熱情不僅集中在香港:中國大陸目前有600家拍賣行,其中有的省份甚至有四、五十家。它們的拍賣品與大拍賣行相比不那麼昂貴,而它們的經營方式也與歐洲那些傳統的地區性拍賣行類似。
這股熱情還受到了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等其它經濟體的推動,這些經濟體得益於中國的財富增長,而且它們的貨幣比中國的人民幣更容易兌換。這些因素推動它們加入了這股熱潮,並且重新發現了具有數千年歷史的收藏愛好的魅力。
寶龍拍賣有限公司(亞洲)主席施福(Colin Sheaf)認為,我們目前只看到了冰山一角,該公司希望香港辦事處能夠擔當通向更廣領域的門戶。
希夫解釋道:「在香港開設辦事處是一項戰略決定的一部分,要在亞洲提高我們的國際影響。我們把香港的業務看作是一個跳板,通向一個新的客戶基礎,通向那些像中國大陸、日本、印度、韓國、印度尼西亞和新加坡那麼遙遠的地方。」希夫成為中國藝術品專家已有30多年。
「過去十年裡,全球藝術品市場最大的變化就是亞洲新買家的崛起。我們最初的拍賣將集中在中國藝術品和珠寶上,不過,由於我們看到亞洲出現了新的口味和地區性的興趣,我們希望能拓寬拍品的範圍。」
如果有人打算擬出一份當前亞洲藝術收藏品的排名表,中國瓷器出現在榜首不足為奇:這類藝術品總是名列第一。不過,前六名的其它名次發生了變化。去年買家興趣大增之後(包括蘇富比的紀錄在內),鍍金青銅佛像價值暴漲。人們對中國玉器也重拾興趣——在上世紀90年代末左右,中國玉器曾失去收藏者的寵愛。
所謂的「次要」藝術品,如景泰藍作品和犀角雕刻,價值也大幅上揚。亞洲當代繪畫和傳統中國水墨畫的價值也出現同樣的大幅增長。
珠寶和表類名次也上升了,蘇富比和佳士得在這兩個方面都報出了創紀錄增長。香港的拍賣會常客對高端當代手錶尤其感興趣,他們把拍賣會當作一個增加和改善自己收藏品的快捷方式,常常不顧損益。
紐約蘇富比中國工藝品部門負責人Joe-Hynn Yang指出:「毫無疑問,亞洲人普遍把拍賣程序當成一項他們越來越熟悉、感到特別舒服的活動,特別是中國人。」
「他們喜歡競價的透明度和公開性,收藏似乎已經變成有錢的新興中產階級最喜歡的活動。」
「他們的第一動力是支持那些與他們一起成長的收藏領域,他們不明白為什麼一位偉大的中國水墨畫大師的作品會不如畢加索或莫奈的作品值錢。」
「當然,大多數買家購買傳統作品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的朋友會看重他們為這些作品付了多少錢,儘管他們也許並不知道一件出自傑夫‧昆斯(Jeff Koons)或伴侶藝術家吉爾伯特(Gilbert)與喬治(George)等人之手的西方當代藝術品的價值。這對他們來說也無所謂。」
香港拍賣會信息:
■寶龍拍賣行,5月26日,電話:+852 2918 4321; www.bonhams.com
■佳士得拍賣行,5月27日至5月31日,電話: +852 2521 5396; www.christies.com
■蘇富比拍賣行,4月7日至4月10日,電話:+852 2524 8121; www.sothebys.com

追求大盈利的藝術投資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德博拉‧布魯斯特(Deborah Brewster) 2007年7月4日 星期三

比爾‧魯普雷希特(Bill Ruprecht)23歲開始工作,在蘇富比拍賣行(Sotheby's)紐約公司的紡織品、地毯和掛毯部門當打字員。
「那是一份暑期工作。我還負責掃地和接聽電話,」現年51歲的魯普雷希特說。如今他已是這家赫赫有名的拍賣行的首席執行官。
「當時我可能更多地是想擺脫某些東西,」他在解釋自己申請那份暑期工作的原因時說道。「那時我終於拿到了學位。我住在佛蒙特州,但我想住在紐約。」
在2000年,也許正是同樣想擺脫什麼的渴望將魯普雷希特推上了公司的最高寶座。在他突然獲得晉陞之前,蘇富比陷入了一片混亂,因為有消息稱,它的競爭對手佳士得(Christie's)告訴美國司法部,兩家公司一直在串通操縱價格。
在一個炎熱的週末,蘇富比首席執行官戴安娜‧布魯克斯(Diana Brooks)和董事長阿爾弗雷德‧陶布曼(Alfred Taubman)辭職了。兩個人後來都被控在越鬧越大的醜聞中存在串謀行為。
與此同時,董事會出現了一個空缺需要填補。魯普雷希特說:「好像他們是在尋找志願者,而我是唯一沒有聽到這個消息的人,除了我之外,所有人都退卻了。我的許多同事和我的太太讓我成了志願者。」
「我不知道自己將要介入的問題有多大,但我知道它很嚴重。現在,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功,藝術品市場看起來生機勃勃,人們常常對我說,『你做的是全世界最好的工作'。但8年前並非如此。非常明顯,當時公司面臨巨大的財務危機,(而且)我面臨極大的個人破產危險,很可能要對公司的破產承擔法律責任。」
「我們呆在碉堡裡,到處都有炸彈在爆炸。我想活命,想衝出碉堡,想有能力付孩子的學費。我們必須衝出去,因為那裡守不住……問題在於熬到明天,因為今天太糟糕了。」
事實證明,明天非常美好。去年,魯普雷希特獲得了880萬美元的薪水和股權獎勵,因為該公司趕上了藝術品市場熱潮的頂峰。藝術品價格和銷量均達到了1990上一次熱潮以來的最高水平。單是今年,蘇富比的股價就上漲了60%。
看一下魯普雷希特的背景就會發現,他從打字員一路升至最高管理職位的經歷並不那麼令人驚訝。他的母親是一位畫家,父親是一家上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而姐姐和姐夫都是藝術品交易商。他在密蘇里州和懷俄明州長大,曾嘗試在傢俱製造和修復行業發展,但他發現需要這些技能的地方很少,於是他選擇了蘇富比。
「我在紡織品和地毯部門工作了大約10年。在此期間,我開始對其它東西產生了興趣。一旦你領會到如何同老闆共事,如何哄老闆做事,你就學會了如何在企業裡閃轉騰挪。」
在營銷部門過了一段苦日子後,魯普雷希特開始在古董車部門工作。到醜聞把公司弄得天翻地覆的時候,他已是蘇富比美國業務的董事總經理。
「我(當CEO)的最初幾年,把時間都花在了處理我們面臨的法律問題上。那時我們請了一大批外部律師,每月的費用曾高達100多萬美元。我早晨七點鐘到那裡的時候,會有10個來自不同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跟我打招呼:『早上好,比爾!'」魯普雷希特模仿著他們歡快的語調說道。「我半夜離開的時候,他們也就都走了,『再見比爾!再見比爾!明天見比爾!'」
醜聞留下的敏感影響迄今仍揮之不去。魯普雷希特從未與佳士得的CEO埃德‧道爾曼(Ed Dolman)會過面——在一個如此小的行業,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近來這些日子,魯普雷希特約有一半的時間都在旅行。前一陣子,他去了中國。由於當代中國藝術品價格不斷飆升,中國已成為藝術品世界的一個熱點地區。後來,他去了另一個增長中心——莫斯科,在那裡設了一個新的辦公室。
但蘇富比進行了裁員,這是公司集中力量發展高端市場計劃的一部分。「攤開地圖,隨便指一個地方,你都會發現許多收藏者。但你是否需要在全世界都有拍賣場,則是另一個問題,」魯普雷希特表示。「哪一種方式對客戶幫助更大,是在客戶所在地進行大量的小型拍賣,還是每年幾次把全球最好的藝術品拿到倫敦或紐約進行拍賣呢?」
魯普雷希特避免提及佳士得的名字,但對其競爭對手的戰略表示了輕蔑。在談到佳士得對大眾市場更有吸引力時,他將蘇富比比作寶時捷(Porsche),將佳士得比作大眾(Volkswagen)。「我們的做法不同。我們盡力按我們認為的客戶要求去做的,而不是走向規模。」
「出售大量低價值物品不是我們客戶想要的,也不是我們股東想要的……你來告訴我,讓數百個員工去出售上千件低價值物品,那怎麼能盈利?」
他表示,過去五年,蘇富比把年交易量減少了一半,目前大約為8.5萬件。未來五年,交易量還將減少一半以上。蘇富比出售的藝術品平均價格為5萬至6萬美元,是佳士得售品均價的兩倍。
雖然很多收藏者擔心目前的價格能否維持,但魯普雷希特相信,沒有大的全球性動盪,市場就不可能偏離目前的軌道。「引發市場停頓的將是外部因素,比如全球性恐怖襲擊事件,或者某個大的實體發生重大金融崩潰等。」
他指出,目前金融市場普遍走強,金融精英群體不斷擴大,如今的買家比1990年上次市場熱潮時更加多樣化,因此當前的熱潮更有活力。
對於自己的角色,魯普雷希特非常明確。「我與世界各地令人著迷的人士會面;經手的是傑出的藝術品;與人聰明而有趣的人一起工作,而且喜歡團隊協作。不是每天都很完美,但我不能奢望太多我沒有的東西。為什麼不喜歡這份工作呢?」
幕後:拍賣行踏入交易商領地
蘇富比去年通過私下銷售方式出售了3億美元的藝術品,使私下銷售成為蘇富比相對較新的增長來源,也讓蘇富比成為全球最大的藝術品交易商之一。這種做法在業內被稱為私下契約轉讓(Private treaty sales),它已成為蘇富比和佳士得日益增長的業務領域,也讓交易商感到坐臥不安。
去年,蘇富比買下了羅伯特‧諾特曼(Robert Noortman)的經銷業務,從而在馬斯特裡赫特(Maastricht)精品藝術展獲得了一個席位。很多交易商對此大為惱火,他們不相信拍賣行也能進入這一領域。不甘落後的佳士得立即通過其King Street Fine Art交易商資格,也在該藝術展獲得了一個席位。今年2月,佳士得還買下了當代藝術畫廊Haunch of Venison。
這兩家拍賣行以前都曾擁有過交易商,業績好壞不一。但隨著兩家公司私下契約轉讓業務的崛起,一些觀察人士認為,藝術品市場可能會步入圖書出版行業的後塵。在圖書出版業,大批小出版商紛紛讓位給少數大型企業集團。
由於拍賣行的業務遍佈全球,如果有收藏者想購買特殊藏品,拍賣行知道大多數藝術品該去哪裡尋找;同樣,如果某人想悄悄賣掉某樣東西,而不在拍賣中引起公眾的關注,拍賣行也知道去哪裡尋找大多數收藏者。

中國藝術投資: 被忽視的全家福

英國《金融時報》安東尼·索恩克羅夫特(Antony Thorncroft)

2007年1月8日 星期一

克裡斯蒂和索斯比拍賣行10月在倫敦舉辦的一系列極其成功的當代藝術品拍賣會上,拍賣紀錄被頻頻刷新,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拍賣卻幾乎被人們所忽略:英國最大的當代藝術品買家和經紀人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以769,000美元高價買下了中國藝術家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1995》。
還想進一步求證中國當代藝術在當今國際市場上是何等地位嗎?這位精明的薩奇先生此次的投資就足以說明一切。他以兩倍於人們預估的價格買下了這幅令人歎服、畫風怪誕、使人聯想到毛澤東時代表情僵硬的全家福照片的繪畫作品。
與中國有關的一切,幾乎都在以令人不安的速度迅猛發展,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也不例外。在世紀交替的時候,西方對它基本上還是不屑一顧的態度。而現在,索斯比和克裡斯蒂拍賣行在紐約和香港舉辦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會一場接著一場。不少中國藝術家的作品行情一路猛漲,身價直逼倫敦和紐約備受尊寵的當代藝術品拍賣晚場上拍出的沃霍(Warhol)和培根(Bacon)畫作。

拍賣會帶動了中國當代藝術品的熱賣,因為只有在拍賣會上,才能買到最為走紅的藝術家的作品。不過,國際知名的藝術品經紀人也很快從中悟出了門道。不久前,倫敦最大的中國瓷器經紀人埃斯克納西(Eskenazi)舉辦了他的首次當代藝術展,推出了畫風中西兼備的阿諾德·張(Arnold Chang)的18幅工筆畫,其中16幅當場售出。
馬爾伯勒畫廊(Marlborough Fine Art)收藏了四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已去世的陳逸飛和旅居巴黎的抽像藝術前輩趙無極。陳逸飛的一幅美麗少女肖像畫去年9月以逾50萬美元成交,今年1月在紐約的畫展也在籌劃之中。趙無極的一幅油畫能夠輕鬆地賣出100萬美元。為滿足對中國當代藝術品的需求,12年前曾在新加坡經銷法國印象派畫作的歌劇畫廊(Opera Gallery)於2005年在倫敦新邦德大街(New Bond Street)設立分店,向歐洲收藏家出售中國當代藝術品。中國藝術風格繁富。老一代藝術家和收藏家有著濃厚的愛國主義情結。年輕一代則隨著中國的對外開放而受到波普藝術的極大影響,作品形象鮮明、突出、幽默,富有國際化氣息。
中國頂級藝術品螺旋式飆升的價格無疑會吸引投資者的眼光,想想吧,僅僅大約十年前,張曉剛的作品還只能賣出5000美元。但這一市場畢竟還處在起步階段,價格仍相對較低,所以不能簡單地視其為投機泡沫。索斯比10月在紐約舉辦的拍賣會上,有三分之一的中國藝術品未能售出,這可以視為一種必要的糾偏。但鑒於需求大於供給,加之中國財富的激增,這一收藏領域所蘊藏的可能性似乎是無窮盡的。
亞洲另一新興經濟體印度可以說也是如此,儘管兩個市場的情況有所差異。印度沒有經歷過極權專政的冰凍期,它的大型畫廊在藝術家培育方面具有數十年的經驗。印度受西方影響也更多一些,對當代和現代印度藝術家作品的需求十分普遍。
但中印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價格的暴漲。2000年,克裡斯蒂拍賣行在紐約舉行了首次現代/當代印度藝術品拍賣會,成交額僅643,427美元;五年後,成交額高達860萬美元。2002年,一幅由特伯·瑪塔(Tyeb Mehta)創作的印度繪畫《慶祝》(Celebration)突破10萬美元大關;三年後,同一畫家的作品《馬西莎》(Mahisasura)卻賣到了160萬美元。
寶龍拍賣行(Bonhams)在倫敦從事印度藝術品市場的開發,從私人收藏家手中獲得藝術品並組織拍賣,而索斯比和克裡斯蒂則直接接收一些藝術品,然後在紐約拍賣。這種格局隨著明年5月索斯比在倫敦舉行首次拍賣會將發生改變。
印度現代和當代藝術市場在某種程度上比中國成熟,它有定期舉辦的拍賣會和良好的客戶基礎。不過,兩個市場上都有一批迫不及待而又腰纏萬貫的買家願意為那些稀世之作出更高的價錢。如果印度政府放寬貨幣管制,允許富有的印度人將更多的盧比帶到境外,西方藝術品拍賣會的競爭將會更加激烈。可以肯定的是,在巴塞爾邁阿密藝術博覽會(Art Basel Miami Beach)這樣的場合裡,你將看到數量眾多的中國和印度藝術品。

藝術品投資:指數跟蹤作用有限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德博拉‧布魯斯特(Deborah Brewster) 2006年9月14日 星期四

過去幾年,藝術品逐漸成為一種可供選擇的資產類別,而隨著跟蹤藝術品市場的金融數據和指數的增加,這一趨勢似乎正在加速。
數據服務應運而生
Artprice.com和Artnet.com就是這樣的兩大藝術品數據庫。它們展示了過去10數年左右的時間內,某位特定藝術家通過拍賣售出的每件作品信息,並提供了作品售出地點及售價(包括是否出售失敗)方面的數據。
它們還可以提供圖表,展示某位藝術家作品在某特定年份的平均價格、作品售出量以及其它各種統計數據。
目前約有6個供應商提供藝術品市場指數,如「畢加索(Picasso)指數」或「大師級作品(Old Masters)指數」,追蹤藝術家及藝術流派多年來的行情「表現」。
許多藝術品買家來自企業界或金融界,他們對指數和數據服務的喜愛猶如鴨子之愛水。他們在工作中已經習慣於處理各種數字,在考慮收購時收集此類數據,通常會令他們感到更舒服。
一些藝術品基金也使用這些指數,這些已推向市場的基金希望吸引一些投資者的資金。有不少投資者渴望從這種新資產類別中獲得回報。
Artnet.com也許是新興在線藝術品數據領域中最大的玩家。隨著藝術品市場的繁榮,該公司股票過去兩年上漲了600%。它擁有5000多名訂戶,網站的每月獨立用戶數量超過100萬。
平價價格意義不大
然而,用指數代表某件藝術品將獲得的實際成交價也有缺陷。
一個主要問題是,多數指數只顯示了在指定時間段內某位特定藝術家作品的平均價格。
關於過去一年所售畢加索作品的指數,也許會包含一件以8000萬美元成交的特別緊俏的作品,從而會使結果偏高。或者,也許有一位收藏家出手了數量異常巨大的次要作品,成交價不高——導致那一年的「指數」下降,這就會產生誤導,造成畢加索作品總體上不受歡迎的印象。
多數指數提供者通過「修整」或「平滑」指數來解決這個問題——比如說,去掉5%價格最高或最低的作品。有時候,他們也會主觀決定某件作品不應該包括在內。
換句話說,多數指數實際上根本不是指數,而是平均價格圖表,因此忽略了藝術作品不具有互換性的重要事實。
Artnet.com金融產品負責人凱文‧羅德爾(Kevin Radell)表示:「藝術品數據不適合於將藝術品作為投資進行推廣。」「多數指數作為價格表現指針是沒有意義的。它們能說明一些問題,但不能像股票或債券指數一樣被視為可靠的指針。假裝平均價格指數與價格表現指數一樣,這是在自欺欺人,」他表示。「它們衡量的是不同的畫作,因此,從金融角度來看,它們毫無意義。」
價格不一致:藝術品特色
Artnet.com更喜歡將價格圖表稱為「標準化的市場數據」,不過羅德爾正在嘗試編製真正的指數。為此,必須找到某種可靠的方法,量化藝術品鑒定師使用的判斷標準——例如,衡量藝術作品的狀況和稀有程度,並將這種方法納入數據之中。
曾當過投資銀行家的羅德爾還指出,藝術品市場到處是價格不一致的情況,這進一步降低了指數作為價格指示器的價值。例如,某些作品和流派在一些國家會賣得很好,在其它國家則不然。
在藝術品世界,最為人所熟知的指數或許是梅‧摩西指數(Mei Moses index),它由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兩位學者邁克‧摩西(Mike Moses)和梅建平創建。
它只使用重複出售作品的數據,即只包括那些已知先前售價的作品。因此,他們的指數最接近真實指數,因為它反映了價值的實際增幅,而不是總體平均。不過,構成指數基礎的交易量自然要少得多。此外,它還只用嘉士德(Christie’s)和蘇富比(Sotheby’s)紐約拍賣交易的數據。
平價指數偏高 回報無法實現
摩西剛剛完成一項研究,將他的重複出售指數與平均銷售指數進行對比,得出的結論十分有趣。他以1995年至2004年印象派畫家作品的拍賣數據為基礎,建立了一個平均價格指數和一個重複出售指數。
兩者走向大致相同,十年後的指數都高於初始指數。但平均售價指數比重複出售指數的波動性大得多。
其中有一年,1997年,平均價格指數上漲了近400%,然後在1998年直線回落。同一時期,梅‧摩西重複出售指數則幾乎沒有變動,顯示出兩種指數的驚人差異,儘管它們基於同樣的數據。摩西表示:「平均指數意味著你獲得的年回報率在市場上根本無法實現。」
各種指數都存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其數據庫只使用拍賣價格,而沒有包括經銷商價格(儘管Artnet.com正在將經銷商價格納入其數據庫中),從而使得數據不夠完整,因為大約三分之二的交易都是通過經銷商完成的。
另外,出於種種原因,一些藝術家在拍賣中售出的作品不是很多,但卻通過經銷商擁有許多崇拜者。他們的價格「指數」可能會非常容易誤導別人。
沒有一個指數考慮到大宗買入的作品,或是那些因未能達到最低價格而流拍的作品。在某些拍賣中,這部分作品可能佔到拍賣總量的三分之一。不包括大宗買入,意味著多數指數幾乎可以肯定是偏高的。
提高透明度有益市場
所有這些並不是說藝術品數據庫和指數毫無用處。它們提供了一定深度的信息和透明度,受到收藏機構管理人和收藏者們的歡迎。
總體而言,它們還是藝術品市場及各分類市場未來走向的綜合指針。然而,如果Old Masters的平均售價過去一年上漲了50%,這並不意味著某位去年購買了一件Old Master作品的人現在能以高出50%的價格將這件作品售出。

租賃文物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提姆‧哈福德(Tim Harford) 2007年10月11日 星期四

我正在我最喜歡的倫敦去處之一寫這篇專欄: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的大中庭(Great Court)。我剛剛去看了這座博物館最著名同時也是最富爭議的展品:巴特農神廟雕塑(Parthenon Sculptures)——也稱為埃爾金大理石雕塑(Elgin Marbles)。這些雕塑是埃爾金伯爵(Earl of Elgin) 200多年前從雅典衛城運來的。然而,儘管對於當初是否應該搬移這些雕塑,人們肯定會長期爭論不休,但文物貿易如今仍然非常活躍。
這種貿易幾乎無法避免。在馬裡或柬埔寨等貧窮國家,外國人願意為文物支付的價格可能比本地人高得多。

這種市場邏輯將會導致最上乘的文物落入外國收藏家和外國博物館之手。許多人認為不應該這樣,因此,多數國家對文物交易仍然保留某種形式的禁令。

但這些禁令也有一些不太好的副作用。它們用黑市邏輯取代了市場邏輯,這意味著走私犯將努力隱藏新發現的古代遺址,刪除或者偽造關於文物的歷史記錄,然後不加保護地挖掘並運走文物——而在合法的文物遺址挖掘整理中,人們會不遺餘力地加以保護。除了這些純粹的考古方面的擔憂外,非法文物最終也不太可能流入頂級博物館,而是更有可能落入私人收藏之手,這本身就是一種遺憾。考古學家足以因此而落淚——經濟學家也是如此。

素來具有創意的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麥克爾‧克裡默(Michael Kremer)和麻省理工(MIT)研究生湯姆‧威爾肯寧(Tom Wilkening)今年早些時候提出了一份可能的解決方案。與完全禁止文物出口相比,為何不禁止文物買賣而允許文物租賃呢?

這種觀點有一個簡單的經濟學道理。假設一座馬裡雕塑現在對大英博物館而言具有更高的價值,但馬裡的富裕程度可能在幾十年裡大幅提高,屆時可能會索回雕塑。安排所有權形式的最簡單方法之一,就是馬裡將文物租借給大英博物館幾十年。

除了這種淺顯的經濟學教科書解釋之外,繁瑣的具體問題也表明,文物租借是有利的。如果一個貧窮的國家一概禁止出口文物,那麼,該國政府就需要找到挖掘、分類和保存這些東西的資源。理智的政府會將開支用到其它當務之急上,但這就會使文物留在地裡,難免會遭到走私犯的黑手。一個租賃協議意味著,一個貧窮國家的政府可以邀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Metropolitan Museum)或者大英博物館承擔挖掘、研究和保護這些珍寶的繁瑣工作,以此換取25年展覽權之類的回報。

克裡默想出過很多聰明的政策創意(例如,他率先提出了鼓勵為窮人開發疫苗的方案)。他知道,他的研究論文只是與各博物館館長和各國文化部長一次對話的開始,他們或許會將這個想法變為現實。

但克裡默的方案能為埃爾金大理石雕塑找到一個無可爭議的家嗎?或許吧,他心裡想。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是,大英博物館承認希臘對該文物的所有權,以換取希臘人允許大英博物館再保留雕塑一些年(或者幾十年)。剩下的唯一問題,就是商定具體的租期是多長。

但事實證明,儘管有過很多獨具匠心的建議,但有關埃爾金大理石雕塑的爭議依然如故。

我並不急於求成,麥克爾‧克裡默也不會。

2007/10/8

王定乾 帶領寒舍 跨足當代藝術

【經濟日報╱黃啟菱】
2007.10.08 09:39 am

王定乾圖/黃啟菱
近日藝術市場最熱的話題,其一,是資深藏家蔡辰洋跨入當代藝術、400坪大的藝術中心日前開幕;其二,則是澳門賭王何鴻燊,透過蘇富比砸下台幣2.94億元,買了圓明園馬首銅像捐給中國政府,讓國寶拍賣風暴漂亮落幕。
這兩件市場盛事背後的關鍵人物,剛好都是寒舍董事長王定乾。新開幕的寒舍藝術中心,由王定乾一手策劃,未來也將由他掌舵;而圓明園馬首銅像的賣方,正是寒舍近20年的老客戶,此次國寶拍賣風暴能平息,正仰賴王定乾居中穿針引線。
導入百貨經營理念
寒舍是蔡辰洋在22年前所創辦,王定乾是寒舍的第一個員工,這些年來不僅參與寒舍的成長蛻變,也見證了台灣藝術市場的發展。
不同於傳統古董店昏黃凌亂、價格不公開的經營型態,王定乾說,寒舍一開始,就導入百貨公司的經營概念,不但價格公開,也注重燈光、陳列、包裝與企劃,甚至還有商品說明,也不定期舉辦活動與講座,希望帶動收藏風氣。
寒舍剛創辦時,台灣的藝術市場才剛啟蒙,當時只有少數收藏家注意到中國古美術品與台灣前輩畫家作品,相關業者如畫廊、拍賣行也很少。
不過,隨著台灣經濟起飛、股市破萬點,藝術收藏風氣越來越盛。寒舍很快就建立起客戶網絡。
要賺錢須先做功課
二十多個年頭來,寒舍一直是市場中的古美術領導品牌,不少大老闆都是忠實客戶。對此,王定乾說,秘訣其實很簡單,就是專業與信用。
王定乾說,藝術這一行,聽來美好愜意,但其實經營起來壓力不小,要勤跑各國拍賣會與展覽,才能掌握市場脈動,了解各個標的何時該進場、何時該出場,起漲與落下點又是何在,其實跟操作起來與股票市場相當類似,要賺錢必定要做功課。
而且,最難的就是判定真假;好的古董價值連城,仿品自然也多,而且仿冒技巧還隨著科技發展腳步越來越精進。王定乾說,「一個真假,就是勝負」,看錯了不僅大傷荷包、還有損聲譽。
拓展藝術投資顧問
為了提昇專業素養,王定乾永遠都在看拍賣圖錄、考古資料等等,也要求寒舍員工在能力所及範圍內,盡量參與市場上各大小展覽及拍賣。
至於取得客戶信賴,王定乾認為,這全靠平日一點一滴的累積。提供好的藝術品,讓客戶買到後既能收藏、又能增值,客戶自然信來寒舍的眼光,而且,若在寒舍買到假貨,王定乾說寒舍絕對會負責到底。
這幾年來,王定乾開始帶著寒舍轉型,除了跨入當代藝術領域之外,經營項目也有調整。他說,過往的古董商,都以尋找藝術品、賺取買賣差價為經營主軸,但隨著國際買盤流向中國古美術,逐步墊高價位水準,一個好的藝術品動輒上億,要再靠賺差價生存,得要有極大的資金成本、也相對有高風險。
因此,寒舍近來開始拓展藝術投資顧問與藝術經紀相關業務。王定乾說,市場上的投資性買盤越來越強勁,所衍生出的顧問、經紀需求不容小覷,等市場參與者更多時,寒舍還計畫跨入藝術基金領域,為投資人「操盤」。
【2007/10/08 經濟日報】

2007/10/7

誰來為台灣本土藝術市場點把火?


最近台灣本土藝術的話題不斷,動作也不斷,重新啟發收藏家對這塊久違市場的興趣,甚至有拍賣公司打著「中壯輩」專拍旗號;究竟可否真為台灣本土藝術市場重新點火?
【文/謝恩;圖/本刊資料室】 

最近台灣本土藝術的話題不斷,動作也不斷,重新啟發收藏家對這塊久違市場的興趣,甚至有拍賣公司打著「中壯輩」專拍旗號;究竟可否真為台灣本土藝術市場重新點火?備受矚目。

中國藝術市場的全面性沸騰,老、中、青三代市場齊飛,各擁一片天,拍賣成交價節節攀升,老中青三個世代的代表徐悲鴻、陳丹青、張曉剛分別展現了史無前例的 拍賣高價與風采;而台灣藝術家在拍場上的數量則相對減少許多,拍價也溫順許多,甚至步履蹣跚。目前除陳澄波、廖繼春等前輩明星迭創交易新高外,大多數同輩 分的畫家市場還是受侷限的,呈現出冷熱兩極的懸殊景象。

李石樵《郊遊》。

曾經,台灣藝術市場交易活絡,不少經營本土藝術的資深畫廊、老藏家等作品滿手抱。然而隨著大陸經濟崛起,中國熱在全球發酵,藝術市場面臨立即的板塊位移, 中國藝術家成為收藏新標的。不少台灣藏家甚至大剌剌地賣台灣本土藝術,追大陸藝術家作品。由於本土市場久處於買氣微弱的窘況,中壯輩面臨「前有本土藝術前 輩擋路,後有當代老弟夾擊」的尷尬處境。

當代藝術賣相佳,中壯輩尚待努力

其實,中壯輩藝術家是目前的資源掌握者,不但行政、教學資源豐富,社會關係也最充沛,每遇展覽,祝賀花籃總是最可觀。但這一世代普遍存在「叫好不叫座」的 尷尬,捧場性買家外,少見藏家願意成系列地收藏。尤其台灣在1990年代有過市場鼎盛的歲月,如今冷卻下來,「資深教授的昂貴畫價」也成為「有行無市」、 「臉拉不下來」的致命包袱。新買家的承接力道有限,而舊畫廊、原捧場買家、市場投機者,甚至藝術家本人都相繼加入賣畫行列,這些全淪為影響市場熱度的「潛 在賣壓」,在「追漲不追跌」的投資哲學下,這一世代成為沉痾最重的市場絕緣族群。

好不容易,台灣本土藝術的精神領袖陳澄波去年在香港拍場寫下新台幣1.43億元的天價,躋身華人藝術明星榜,也撐高整個台灣前輩藝術家的行情;廖繼春緊隨 在後,市如其人,溫厚執著、孜孜矻矻,行情也漸進式墊高。但其他前輩藝術家就沒那麼幸運,楊三郎、李石樵、郭柏川、洪瑞麟……同輩分藝術大家,名氣都不 小,但沒有市場保證,端看參拍作品強弱而定。交易情形不穩定,藏家便不願意拿出好作品,因此,拍賣公司徵件作業也以保守因應。好作品出不來,成交紀錄便上 不去,久而久之便淪為藝術拍場的配角。

台灣當代藝術則是目前集體賣相最佳的世代。早在去年拍場點火成功,從「威尼斯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歷屆參展藝術家,喊到解嚴前後的1990年代創作群,一舉突圍成功。去年底國美館舉辦的「後解嚴與後八九」兩岸當代展,也為兩岸當代藝術 的比價加溫,讓台灣當代藝術延燒的烈火持續。

十幾年來乏人聞問的陳界仁《加工廠》在紐約蘇富比寫下12萬美元的佳績,侯俊明八張一套的版畫《極樂圖殲》也在香港蘇富比以新台幣200多萬元成交,至此 若干台灣當代藝術家工作室果然門庭若市。侯俊明不諱言,香港春拍後,他的早期版畫被搶購一空;吳天章被藏家追著要作品,老藏家手上的二幅《反聖像圖》馬上 跳到50萬美元的新天價;失聯多時的「悍圖社」畫家群也成為大未來畫廊這波主打。

目前積極為秋拍徵件,遊走在海峽兩岸三地的各大拍賣公司,只要一落腳台灣,便往台灣當代藝術家與早期收藏年輕藝術家作品的藏家催作品。每一家拍賣公司積極徵件的名單中,台灣當代明星明顯佔上一席。一時之間營造出台灣當代藝術出頭天的昇平氣象,叫人既驚又喜。

市場野火點燃,仰賴學界、收藏界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台灣藝術市場目前仍屬「點」的突破,尚乏「全面燎原」之力。既有收藏家普遍還是抱持著「邊觀察邊追畫」的心情。前畫廊協會理事長黃承志就點明,台灣不乏買藝術作品的實力,但就是對自家作品沒信心。

宇珍拍賣公司董事長郭亨政對於這次插足台灣本土藝術市場有很大的使命感。他認為,相對於中國同輩藝術家的天價,台灣藝術家作品並不遜色,但價格明顯偏低,因此在「清翫雅集」若干資深藏家的慫恿下,希望結合師大曾肅良教授的學術資源,為台灣本土市場再盡棉薄。

洪瑞麟《老台北》。
拍賣公司屬於「一翻兩瞪眼」的現實文化。備戰大半年,成敗全在拍賣進行的幾小時內,宇珍這份「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傻勁,著實讓人動容,尤其標榜「大師」 起源地的師大美術系所,若能以學術的嚴謹插手台灣市場,未嘗不是斅學相長的好策略;而千億級身價的「清翫雅集」,在收藏界確實「喊水會結凍」,在古董、海 外華人藝術收藏版圖都留下風光紀錄,唯在台灣本土藝術的收藏板塊卻節節敗退,讓人惋惜。

過去恆嘉實業公司董事長葉榮嘉曾以財務危機為由,棄守成立「榮嘉美術館」的夢想,把能賣的前輩藝術家作品都賣了;國巨電子集團總裁陳泰銘也將當年「封面先 生」的雅號用來印證他「拉著市場拍賣成交價格跑」的藝術投資成果,其手上賣出的陳澄波、廖繼春作品,都是拍場天價的締造者。他對前輩藝術家雖然保有部分惜 售精品,暗示將來以手中精品推動東西大師國際交流展的用心,但整體來說,他只賣不買(只買部分低價台灣年輕當代藝術家作品),是台灣本土藝術界動見觀瞻的 反指標。

如果「清翫雅集」成員的關注點,能夠重新拉回台灣本土藝術,將是市場一大強心劑。如果元大集團馬家父子能再拿出去年以新台幣3億餘元拍下徐悲鴻《放下你的 鞭子》的豪氣,或以馬維辰搶拍陳澄波《嘉義公園》的真情,幫忙把台灣藝術市場的冷灶重新點燃,象徵性地敲幾件本土非名家作品,相信可收壯膽與跟進之風。

如果葉榮嘉在目前財務大幅改善後,不再心存清倉之念,繼續出售手中其他本土藝術家作品,讓台灣不同世代的藝術家,不再有市場「棄嬰」的失落感;如果陳泰銘也拿出1990年代挺蘇富比、佳士得兩家國際拍賣公司的善意,到本土拍場下單,則市場野火再起,指日可待。

去年前聯電董事長曹興誠以新台幣800萬元的高價拍下張義雄的大畫,市場一片好評。如果曹董也拿出今年春拍時,搶拍中國新銳黃鋼作品的霸氣,給台灣本土市 場一些新機會,大家將對曹董「心存感激」。如果擁有私人收藏美術館(博物館)的清翫成員,如林百里、翁明顯、洪三雄、陳永泰……以及古董收藏成果斐然的蔡 辰洋、潘文華等大企業家,也能略盡心力,都是重燃台灣本土藝術之火的重要力量。






回歸作品賞析與美術史定位的重要性

當然,台灣本土藝術再起,不能一廂情願地寄望在藏家的善意與民族情操上,畢竟談投資是六親不認的。

楊三郎《日出》。

台灣本土藝術市場的野火終將再起,然須多管齊下,而學界與藝術從業者責無旁貸。藝術賞析貴在妙不可言喻,無聲勝有聲,但對台灣本土藝術市場的冷灶,特別是 中壯輩藝術族群,市場是陌生、甚至充滿誤解的。許多藏家一提到台灣中壯輩藝術家,就斷言其缺乏創意才氣、師承影子過重、國際展覽經歷單薄、內涵不足、欠缺 生命開挖習慣與能力……但學術界如能重拾台灣美術史,為中壯輩藝術家重新梳理出一套適合他們的時代位階,例如東方、五月畫會的歷史意涵,或鄉土運動中他們 的集體作為,不僅可挽救枯竭的本土藝術,也可深耕台灣美術史的容載量。

什麼是台灣本土藝術的價值與精髓?什麼是台灣民土風情與生命力?台灣藝術的時代性在那裡?目前大家對宇珍台灣本土藝術的專拍,不只希望看到精品雲集的徵件 成果,更期待透過這次專拍,重新讓學術的爬梳,為蒼白單薄的一代藝術族群找到他們可以套用的語彙,收藏家可以朗朗上口的論述加值。

當然,外面的「工」作得再細,都不如直接為藝術作品的真誠感動。創意不被珍惜、台灣本土藝術市場不彰其來有自,時代性不足,作品又不夠深度是關鍵。當然, 訂價的不合理也是問題所在。如果在目前市場已奄奄一息的情況下,藝術家還堅持1990年代盛況時一號動輒5萬、8萬,水墨才數一才咬住8萬、10萬不放, 藏家是不會領情的。自由市場的可貴在於尊重供需調節,尊重透明競爭,拍賣市場不乏低預估價被高標的情況。如果一味採高價政策,表面是保住藝術家顏面,但 「愛之適足以害之」。不當的訂價,往往嚇跑可能的買家,最後落得乏人問津,流標收場。

另外,若干新手上路的拍賣公司,過度迷信「集體名牌」,最後顧此失彼,變成集體失靈,截至目前宇珍徵件的「大拜拜」策略,著實讓人捏了好幾把冷汗。對台灣 本土藝術市場沉浮來說,這是一個睽違十多年,話題與熱度再起的寶貴時代,火苗已起,各界都小心翼翼。期待火苗成為火把、成為火炬,成為重塑台灣藝術市場自 信心的燎原野火。

【典藏今藝術2007年9月號】

2007/10/6

藝術品投資的藝術

藝術品一直被看作是一種既有利可圖又十分有趣的投資渠道,但其同時也存在著相當大的風險。幾十年來,股市的回報很不穩定,利率也極低,不知所措的投資者轉而考慮其他的投資渠道,他們中的一些人把希望寄託在藝術品上,使這些替代性的投資日益活躍。



  藝術品作為投資對象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在股票回報率高達20%並保持長期牛市的時候,藝術品作為投資手段往往被忽略。只有當企業生產下降、低利率、股市失利時才使藝術品重新出現在投資的舞臺上。曾有一個關於藝術品投資的經典例子:上世紀70年代,英國鐵路養老基金在蘇富比拍賣行的幫助下,進行了7000萬美元的藝術品投資。在1974年到1999年之間,這些藝術品的年回報率達11%。來自澳大利亞的藝術投資顧問佛吉尼亞威爾遜(Virginia wilson)說:藝術是數百年來一個很有吸引力的投資專案,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它在近幾十年中比傳統的投資方式更勝一籌,人們獲得的是藝術投資賺取的利潤,而非股息。


有評論家認為,藝術品不能被視為金融資產,不能用傳統投資的財務指標分析,這是一種金融邏輯無法解釋的一種賭博。負責全球商業研究和商業投資的顧問比爾(Bill Muysken)認為:藝術品本身不帶來任何的增值,除非把畫租借給畫廊,而藝術品投資要付出大量諸如儲存及相關的費用,有些藝術品隨時間推移獲得了巨大的收益,但是很難對藝術品投資的總體利潤做出實質性的分析。但藝術品投資的支持者認為,隨著越來越多的藝術品投資分析家的出現,這一問題正在得到解決,紐約大學思特恩商學院的梅建平和邁克爾·摩西(Michael Moses)教授發現,藝術品投資在過去的50年裏已經超過標準普爾500。從1875年至2000年,藝術品投資的收入低於股票,但在股市失利的近幾年,藝術品投資的收益已超過股票,這給心有餘悸的投資者帶來一絲許安慰,但是,藝術品是高風險投資,它的風險比股票更大。藝術品價格波動比股市更大,且藝術品市場不透明、不規則,難以兌現,交易成本過高(有時達25%),這實際上會降低投資的收益,投資藝術品還會受到大眾的審美趣味和不規則的趨勢影響。


  首先,藝術品的價值使投資者易於獲利也易於失利,德勝安聯銀行經濟部副總裁伍爾夫岡·維克(Wolfgang Wilke20年 來一直在研究這個問題。他認為,如果把藝術品當作短期投資的話,它是高風險投資,在短期內,藝術品市場與其他資產類別相比波動是比較大的。但是從長期來 看,藝術品投資帶來的年均收益卻名列前茅。當然前提是投資高品質的藝術品。佛吉尼亞也認為:知識、實踐和鑒別能力有助於減少風險,她說:高端市場是不受大眾趣味支配的,藝術品市場的藍籌股是高品質的藝術品,它們能帶來可靠而可觀的利潤。基於高品質的藝術品在市場上的表現,19964月 設在英國的藝術管理與服務基金會希望提高優質藝術品在投資組合中的比重,基金的管理者認為,投資高品位藝術品絕不會破產。藝術基金會還計畫通過出租藝術品 解決因投資而缺少股息收入的問題,這有利於有錢的個人投資者對發展緩慢但始終在穩步增長的藝術品進行投資。藝術品市場附加的銷售壓力只有在經濟不景氣的時 候才會增加,而這種壓力基本上只存在於低端藝術品市場。


  伍爾夫崗在她的藝術品投資報告中說:長 期的通貨膨脹將影響藝術品的價格,使之與整體的經濟相適應,價格較低的藝術品更容易受惡劣的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發展趨緩,需求下降,導致供過於求。但這 一規律並不適用於所有的藝術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投資高品質的藝術品比傳統的金融投資更穩定。此外,從長遠來看,藝術品的價格肯定是上升的。藝術品是 稀有的產品,是不可複製的。長期的穩定收入使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加大,而且高品質的藝術品數量有限,這就意味著從長遠來看,藝術品的價格一定會上升。


藝術品市場以自身的魅力使它重新回到投資者視野中,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它與其他金融資產的相關度較低。儘管近年許多金融市場崩潰,但藝術品市場卻一直 保持暢旺,在過去的三年裏,儘管藝術品市場的銷售量下降,但是一些傑作依然在拍賣中創造了最高價格紀錄。但對藝術品市場的表現和藝術市場與股票市場的相關 度的看法依然存在爭議。瑞典www.greekshares.com的投資顧問查米斯(Charamis Ioannis)對藝術品投資提出的建議是:藝術品市場的週期與其他金融資產的週期的關聯不大,不同的藝術品種類之間的關聯度也不大,所以投資組合多樣化是一個好的選擇。


  藝術品的/摩西指數是建立在紐約公開拍賣且重複銷售的藝術品資料上的,這個指數表明藝術品市場在過去50年裏與股票市場的關聯度為0.04%,藝術品投資是金融投資的真正的勁敵。伍爾夫崗也認為:藝術品市場通常與金融市場的關係不大,所以藝術品可以降低投資組合中的風險。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的威廉·哥茲曼William Goetzmann對藝術品市場進行經濟計量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在經濟繁榮時期,藝術品比股票上漲快。從過往的經驗看,藝術品市場對股市和經濟衰退的反應是緩慢的,在198710月的股災中,蘇富比和佳士得拍賣仍然創出新的拍賣紀錄,經濟衰退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對藝術品市場產生影響。股票市場和藝術品市場衰退通常有9個月至兩年的時間差。但Bill卻認為,藝術品投資不能從實質上減少投資的風險,因為藝術品的價格往往與股票價格密切相關,許多富有的投資人是用從股市賺來的錢投資藝術品的。


   然而藝術品作為一種特殊的投資渠道,由於需求的不斷增加,供應量的有限,加上其能在經濟不景氣時保值的能力,讓投資者樂意對它進行投資。查米斯說,把錢 投在藝術品上雖然不像投資股票或債券那樣直接,但藝術品市場越來越受到重視,我們看到有越來越多的新老投資者投資藝術品。維克認為,藝術品是一種獨一無二 的資產,它既不是不動產也不是金融資產,藝術品投資結合了對藝術的熱愛和投資的期望。


   藝術品的估價與金融估價的手段很不相同,藝術品市場有它固有的缺陷,藝術品幾乎不可能找出內在的價值,因為這牽涉到美學判斷,每一件藝術品都不同,它們 的價格是難以預測、不可比較的。估價的基礎更多的來自於人的情感而不是什麼預測模式。喜歡同一作品的競拍者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把價格推向令人咋舌的高度。 藝術品的價位是由競買者和代理商的相互作用而確立的。維克認為藝術品沒有客觀的價值,其價格隨經濟的整體發展和人們審美趣味的變化而變化,在藝術品市場 上,成功的投資者往往是逆週期而動的。


  藝術品投資成功的關鍵是預測哪些藝術品將升值,以較低的價格投資新的藝術家,此種高風險如果能夠帶來高的回報,投資人是不會猶豫的。問題是世界上有這麼多的藝術家,要找到下一個倫勃朗或畢卡索幾乎是不可能的,這種預測畢竟不同於預測企業發展中的未來之星。


  藝術品市場大致可以分為五類:經典大師(1300-1860年)、印象派(1860-1940年)、現代藝術(1940-1970年)、當代(1970-1985年)、當下(1985-)。在這些類別中,投資當下藝術的風險是最大的,經典大師的作品因為體現了深刻的美學價值和文化品質,並且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投資價值,使之能夠保值。而在當代藝術品中有許多的藝術家隨著時尚潮流的變遷而變得寂寂無名。與此同時,/摩西指數表明,高端的藝術品也不大可能獲得很高的利潤,藝術價值、藝術家當然是最重要的因素,但這些只是藝術品投資的起點。


   具有藝術家風格的代表作是藝術品隨時間的推移增值的條件,但是很難就藝術品總體的回報率做出準確的預測,因為其他的因素如作品的真偽、保存狀況、稀有程 度、創作技巧等都會影響作品的價格。由於藝術品投資的特殊性,具有自身的風險,要進行成功的藝術品投資不僅需要大量的有關藝術品真偽和質量的知識,而且必 須瞭解藝術品市場內外對藝術品的評價。由於每件藝術品皆不相同,買家與賣家在專業知識上也存在差異,這就給藝術市場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儘管有越來越多 的研究機構提供藝術品成交的資料,互聯網上的藝術品拍賣價格指數也不斷增加,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藝術品投資通常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所以藝術品的流通性較差,而且交易的費用(如拍賣傭金、評估費、保險費、手續費等)遠遠超過其他投資市場,藝 術品投資市場幾乎不可能找出內在價值,個人購買藝術品後幾乎所有的風險都會增加,而這些風險也許不會出現在證券投資上。例如,沒有正式的登記機關或認證機 構可以證明個人對藝術品的所有權。其他交易的風險還包括沒有明確的產權、偽造、標籤錯誤、拍賣欺詐等,這些不為人知的內幕使藝術品市場充滿了風險。從藝術 品的保養上看,藝術品的收藏通常需要嚴格的環境,如控制溫度、濕度以及光照等。此外不規則的市場容易導致人為地誇大藝術品的價格。


  查米斯認為,藝術品投資比證券和房地產投資更加不規則,所以往往會發生莫名其妙的錯誤,應引起投資者足夠的重視。在資產價格膨脹的80年 代,日本和美國的大企業大量投資抽象藝術和風景畫,當泡沫破裂,企業持有的藝術品價格急速下滑。藝術品市場是不穩定的,投資者如果只追求經濟利益,勢必造 成市場動盪。從長遠來看,藝術品的投資週期雖然較長,但比較穩定,藝術品蘊含美學價值和珍貴的歷史價值,這是其他的投資項目所沒有的。


現在許多金融機構建立了包括藝術品市場各組成部分的龐大的資料庫,藝術品諮詢公司承諾幫助剛進入藝術市場的投資新手進行投資,一些公司甚至為富有的客戶提供藝術投資組合的參考,但這一切都不能準確地預測市場。


   畢竟藝術品使用的是主觀、獨特的語言,大多數從藝術品市場上投資的人起初都不是為了賺錢而買畫。查米斯認為,收藏藝術品是最愉快的消費方式,它可以給藝 術品的收藏者帶來視覺上的愉悅,與此同時還能獲取經濟上的回報,但購買藝術品不應僅僅出於賺錢的動機,買你喜歡的藝術品,這樣,就算萬一藝術品貶值,但其 內在的價值是永存的。佛吉尼亞認為,藝術品投資除了能賺錢之外,還能帶來快樂,提高社會地位,所以考慮到每個人的藝術修養不同,藝術品只能作為投資組合中 的一部分。


   藝術品市場是經濟增長與衰退的晴雨錶,它除了有投資價值之外,還有社會效益。名貴藝術品的擁有者是社會地位的象徵,這種功能已經存在幾千年了,並且還將 繼續發展下去,不管藝術品是否有投資價值,擁有藝術品所帶來的行家的形象將使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出錢購買藝術品,他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使自己變得與眾不同。


2007/3/17 下午 08:38:13


30年藝術收藏專家現身說法

理財週刊 01/20

年關將近,各類投資理財顧問的建議,都繞著年終獎金該怎麼分配與投資的話題走,建議的方向不外是基金、股票、房地產、保險。其實,若是您多注意一下最近兩 年的藝術投資市場便會發現──或許利用年終獎金買一幅具有發展潛力的藝術品,不但可裝飾家中提升生活品味,5年或10年後,它能帶給你的實質金錢回饋,可 能比房地產的投資獲利率還驚人!
已 有30年藝術收藏經驗並擔任「香港佳士得拍賣台灣分公司」古文物展覽藝術顧問的熊宜中表示:「現在大陸的藝術投資市場,可說是每年翻漲的局面,如果你在5 年前或更多年前就開始收藏的話,現在平均都可獲利4倍以上。有些收藏數十年的精品,更可達獲利數十倍至百倍的利潤,所以許多企業也都開始從事藝術投資方面 的計畫,不但可以節稅還具有非常高的增值潛力。」

經濟發展蓬勃─大陸藝術投資市場正紅火

近年來,大陸由於經濟發展蓬勃,不僅大、小拍賣公司有如雨後春筍般不斷的冒出,就連國際知名拍賣公司蘇富比、佳士得等,皆看好中國大陸市場的藝術投資趨勢,紛紛進軍搶占這一塊亞洲市場寶地,每一次拍場推出的上拍作品也是有增無減。

以2005年11月北京的油雕秋拍場為例,中國嘉德218件拍品成交201件,成交率92.2%,成交金額1億3,001萬元人民幣;北京華辰「中國油畫及雕塑」專場131件拍品成交107件,成交率82.31%,成交金額3,571.26萬元人民幣。

據 熊宜中估計,這個熱潮還會繼續持續下去,因為大陸現在正是經濟起飛的時期,以前的買家或許是外資,但這幾年的買家大多是本土人居多,因此,本地的市場需求 可說是在持續增長中。而就藝術品的供應源來說,現在大陸市場約有20~30%的比率是從外地進入的藝術品,每年春拍、秋拍兩季時,各大拍賣公司都會來台灣 找收藏品。「現在的情況,有點跳脫了『經驗法則』的預估值,就連蘇富比等國際拍賣公司也常在拍賣時超出預估值許多,拍賣成交率也常高達80%以上非常驚 人!」

藝術投資三金鑰─興趣、知識、資金

但是,別看到獲利率這麼高,就想趕搭這個藝術投資熱潮,因為,熊宜中認為,「藝 術投資的專業知識門檻較高,一定要自己有興趣研究的人比較能享受其中的樂趣,且絕不能急功近利,藝術投資一般來說是需要長時間的醞釀,這幾年的情況是『時 機』所至,就算如此,如果急著脫手的話,也賣不到好價錢。更何況,要收藏到具有潛力的藝術品與古董文物,資金也是個大問題。」

因此,一般 來說,把「藝術投資」當正職來做的,多半是大企業的老闆,一方面節稅,另一方面投資;就個人來說,則一定要有興趣,投入時間與精力在研究專業知識上面;再 衡量自己的興趣與資金實力選擇「藝術品類別」與「收藏方向(如:針對某位名家作品收藏,或針對某時期文物作收藏……)」,之後,便要靠「實戰經驗」長期積 累實力。「因為,就算是專家也會有看走眼的時候,自己也曾經在收藏某件藝術品20年之後才發現有問題。」

挑選藝品訣竅─代表性、稀有性、完整性

若是本身就喜歡藝術品的朋友想進入投資領域的話,熊宜中認為:「可以針對某位畫家或某時期文物的代表作品或稀少性作品來收藏,或是某批古文物出土後有該時期創作的完整性。這樣的話,在好時機脫手時通常都有數十倍的利潤。」

熊 宜中隨手拿出了一件「元朝龍泉窯的『船形水滴』(文房四寶之一)」為例,這一件作品不但是官窯出品,有其代表性與藝術性,而且這一種水滴的設計在文房四寶 中較為稀少,不管色澤與造型都非常的精巧細膩,所以是值得收藏的文物。另外一件「大明宣德年青花海浪台龍海怪靈菱紋四魚二輓x」,不但青花瓷釉美得讓人目 不轉睛,在歷史文化上,也有其代表性。還有元朝的一件絞胎瓷瓶,不管是作法或紋路美感來說,都是屬於上品。

這些當時隨興的收藏,在現在都有數十倍以上的利潤可以預期。不過,對其他初入門的人而言,在自己專業知識不足的情況下,藉由專業拍賣公司的鑑定是有其可靠性的,不管是買或賣,國際拍賣公司出具的保證書都會為此藝品文物加分。

隨興收藏─創造個人經濟奇蹟

對 熊宜中來說,讓收藏品成為投資商品並不是本意,只是隨順因緣下產生的結果;由於本身學畫、教畫,在30年的書畫創作與收藏研究歷程中,順其自然地發展出具 國際級藝術投資顧問之專業,收藏了上千件的書、畫、陶瓷、石雕4大類藝術名作與古玩文物。其中包括:張大千、黃君璧、溥心畬等名家書畫,以及漢、唐、五 代、宋、元、明、清各代可媲美國家博物館級的陶瓷官窯精品,有許多收藏在目前的國際拍賣市場行情中更高達數百萬元以上。

由畫家、鑑定家到藝品投資家,熊宜中在興趣與教學熱忱的推動下,不但樂在其中,且無心插柳成為國內少數幾個收藏品達到博物館級的傳奇人物。因此,誰說藝術家不能創造經濟奇蹟呢?或許,在這個屬於中國人的世紀,藝術投資將創造另一個中國人的經濟起飛效應。

投資藝術品比股票更賺!也更難!

【萬寶週刊】第709

衷柏宣  2007-05-30
一幅畫能不能值錢,必須先看這個畫家將來有沒有出息,誰也無法未卜先知,但是,努力學習,藝術市場的投資利潤可能勝過股票。



 

 






用功!才能在這個領域賺大錢

1960 年,美國紐約銀行鉅子及慈善家洛克斐勒買下美國抽象表現主義大師羅斯科名畫「白色中心─玫瑰紅上的黃色、粉紅及淡紫(White Center─Yellow, Pink, Lavender on Rose)」47年後,也就是2007年的5月15日,這幅畫以7280萬美元(相當於新台幣24.3億元)在蘇富比現代畫拍賣會中成交,這幅畫原本市場 預估價值4000萬美元,成交價較市場認知高出82%,引起藝術界震撼,創拍賣會現代畫最高售價紀錄。

◆第1步-一定要做功課

藝術投資就像是投資股票,沒有做好功課,就沒有辦法買到好股票。如果想要在藝術投資市場作得好,必須要大量閱讀藝術資料,而這些資料的數量,要比閱讀股票書籍數量還要大上好幾倍。

看一些收藏比較好的收藏家,家裡一定是一整櫃子的藝術書籍;剛開始接觸藝術品市場,畫的部分應該是比較容易入門,不過「我個人比較不碰水彩、版畫,因為在投資的角度來看,比較沒有價值。」一家上市公司侯姓董事長這麼表示。

一般人對於投資畫作的障礙是「看不懂」,其實,每個人對於畫都會有不同的感覺,只是程度上的差異,如果你對大多數的畫作都沒有感覺,則建議根本不要去碰藝術這一塊。

◆第2步-從小額投資開始

其次,一般人都會認為藝術投資「很貴」,其實這是不對的。10年前,中國大陸的畫很便宜,幾千、甚至萬把塊就能買到,但是,10年過後,中國經濟發展連帶影響到這個區域藝術品的投資價值,10年前買的一幅畫,如果買對了,現在都是好幾倍、甚至幾十倍的獲利。

一般人或許會問,「我怎麼知道這幅畫值得投資?」這個就關係到畫家,要仔細研究畫家在畫史上的地位,他是創新的畫家?或是流派的領導者?但 是,這些畫家必須發掘在他未成名之前,一旦成名或成為一代宗師之後,畫作的價格就很貴了。「怎麼發掘呢?當然就要多用功,多去閱讀相關畫家的一些資料。」 研判這個畫家將來會不會在歷史上留名,這要自己努力的做功課,多聽、多看、多研究,才能有機會。

◆第3步-先要選對畫家

另外,還有一個重點,「真正精品沒有本益比的限制觀念。」因為它的價值是隨著時代而變化,一個成名畫家的畫作價值是沒有上限的,或許現在覺得很貴,但是,再經過10年、20年,這幅畫的價值會跑到哪裡,其實是沒有人可以預料的。

真正喜歡畫的收藏家,通常在買進之後是不會賣的,畫作的投資炒作,是近幾年才開始興盛的,因為漲得太快,有人在春季拍賣會買進的畫作,到了秋季拍賣會就把它賣掉,純粹是為了炒作獲利。

資深的藝術投資者表示:「要先喜歡,才進入藝術投資市場。」不要以為投資藝術都能賺錢,要知道,畫畫的人太多了,真正能夠成名的人只有個位 數。新亞建設副總經理吳鼎榮說:「我有一個金融界的朋友,平常省吃儉用,不過,他相當仔細的研究藝術,12年前,他決定投資中國藝術家周春芽,並且設定1 年至少買他1幅精品,現在他擁有周春芽好幾幅畫作,他沒有算過獲利多少或者投資了多少錢,但是,周春芽的身價已經與12年前不可同日而語,假如他12年前 投資的是台灣同級畫家,那麼,價值的差異性恐怕就很大。」

◆第4步-要選對藝術顧問

進 入這個市場,一定要有人帶,或是找到對的畫廊,還好,現在有很多的拍賣會,讓畫作藝術品的價值更具有參考性。除了國際大型拍賣會(例如蘇富比、佳士得)之 外,有很多拍賣會也會有些新興的畫家作品,這是初級入門的藝術投資者很好觀摩的場合。雖然大部分人都跟畫廊買畫,不過,畫廊的差異性也很大,有些畫廊挑的 畫作,就沒有增值價值,「而且,不要只跟一、二家畫廊,要多比較。」「買畫跟買衣服一樣,要懂得跟畫廊殺價。」一位鑽研畫作投資10餘年的邱先生這麼表 示。

還有「千萬不要用耳朵買畫」,光聽別人怎麼說就去買畫,國內很多大老闆附庸風雅的進入藝術市場,都是這個情形,因為自己有錢,對於藝術市場 並沒有認真做功課,所以,「聽畫」然後「買畫」,這樣不但容易買到假畫,也容易買到沒有潛力的畫,因為要賣畫給你的人,一定是「說得一口好畫」,至於畫作 好不好,有沒有價值,一定要自己研究、比較,才有保障。

「有名、有價值是兩回事,畫家炒作事件也是有的,包括一些國際級的藝術資金也有針對某些畫作進行特定的炒作。」邱先生這麼說道,例如,大陸 知名畫家張曉剛的畫作就是被這類型基金炒出來的,2004年他的1號畫作不過是4萬元,2005年一下跳到了10萬元,去年更是漲到了20萬,這樣的漲 法,可能都是國際藝術基金操作的,這些快速上揚的畫作,未來的空間還有多少?誰也不知道。

藝術投資門檻其實不高,剛開始都不需要花大錢的,不過,在投資前,一定要認真的做好功課,才不會在藝術投資市場中繳太多的學費。

以徐悲鴻、林風眠為標竿十倍速投資

【萬寶週刊】第709

張殿文  2007-05-30
調整字級:
5月開始全球各地佳士得、蘇富比的春季拍賣開始登場,台灣羅芙奧也要在6月3日舉行春拍,中國最大的嘉德拍賣公司副總寇勒也來台演講,如何跟著專家學習進入藝術投資市場呢?



 

 






從40萬到400萬台幣的投資組合

根據全球最重要的藝術投資網站「ArtPrice」的統計,華人畫家趙無極2006年的年度成交量已達到了全球第30名,即使離第1名畢卡索和夏卡爾還有數十億美元的差距,但是ArtPrice評論:「華人藝術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

從2005年開始,華人的藝術畫作在拍賣市場上就屢創新高。從丁雄泉《馬格麗特》的141萬港幣,一直到拍出廖繼春《運河》的1957萬港 幣天價,這個紀錄還列入2006上半年全球創新拍賣行情百大藝術家排行榜第36名,而上個月元大馬老闆出手7200萬港幣買下徐悲鴻「放下手中的鞭子」, 簡直熱翻了!

◆為股東創造帳面價值的藝術投資

聯電的投資人印象都很深刻,在2005年的股東會上,曹興誠語出驚人的表示,不只是處分轉投資的IC設計公司,連藝術投資都有10倍的獲利回饋給股東!像聯電花95萬元買了朱德群的畫,結果竟拍出1千萬元的高價。

而當初賣畫給曹興誠的,就是現任羅芙奧總經理郭倩如。她回憶當初從法國回台灣,準備把朱德群的作品介紹給台灣收藏家時,由於她自己喜歡大幅 的作品,所以都拿大尺寸作品,沒想到當她回台灣之後,朋友告訴她「台灣人都喜歡小幅的作品,比較好掛在家裡」時,她嚇了一跳,但是只有曹興誠慧眼把全部的 作品買下,那時一號才8000元,所以她還打了8折給曹興誠。

曹興誠把朱德群色彩豐富的抽象畫放在聯電冷冰冰的竹科廠房大廳裡,當成鎮山之寶。一直到2005年時,只拿了一幅沒有放在聯電大樓正中央的 作品去拍賣。拍賣那一天,曹興誠正在和別人打牌,接到郭倩如的電話就問:「有拍到500萬嗎?」「沒有,我們拍到了1千萬!」郭倩如的回答讓曹興誠嚇了一 跳!當天牌友全部在電話那一端大叫:「請客!」

◆百度李彥宏、阿里巴巴馬雲也來插花?

2005 年也是全球華人藝術家的行情到達高峰之際。如2005年常玉的《藍底瓶花》拍出近2000萬、朱德群的《奧瀛》都拍出2261萬台幣,雙雙並列台灣拍賣會 最高價的兩幅畫;當時常玉那幅畫的主人是中國信託的鍾隆吉,如果放到現在至少又漲3倍!而中國當代藝術家王廣義的作品,也跨海在台北締造693萬台幣的全 球拍賣紀錄。

同一時間,華人的「陸資」開始灌進藝術投資市場,從國企負責人、科技新貴如中國第一大搜尋引擎百度創辦人李彥宏、最大B2B網站阿里巴巴馬 雲等都開始接觸藝術市場,「這五年是他們的教育階段!」郭倩如說。另一方面,大陸本地每天都有畫廊開幕,每天也都有畫廊關門,市場競爭極殘酷!

「當一件藝術品達到百萬元以上時,那就是投資,沒人會一擲千金以後,而不求回報。」郭倩如就指出,但是除了金錢的回報以外,當一件自己收藏 的作品升值的時候,主人所得到的,還有自己眼光被肯定的快樂。像最令她感到驕傲的,是多年前,當大多數人還不知道趙無極是何人時,她向客戶推薦了他的作 品。

當時那位客戶僅以港幣80萬元就標得該畫。這幅畫在半年內就漲了1倍,一年漲了4倍,目前已經超過1500萬,已經是十幾倍了。這是真正有錢人的高階money game,也是萬寶讀者必修的一堂課。

◆台灣新生代投資家企圖心十足

郭倩如一直認為,有實力的買家要為自己的收藏做一個系統的規劃,用大約70%的預算來買市場已承認的大師級作品,其餘的資金可以投資一些前 衛的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而台灣新崛起的企業家如晶電董事長陳致遠等,收藏的作品就相當多元,還有最近當紅的英國畫家戴米恩.赫斯特(Damien Hirst)的作品。像羅芙奧以台灣的拍賣公司跨出地域侷限性,主動將拍賣的例行性預展拉到新加坡、印尼、上海、香港,希望能夠讓更多的海外收藏家有機會 認識這些藝術品,她透露東南亞的買家頗愛吳冠中、丁雄泉,這樣在國際性拍賣公司是非常習以為常,可是對台灣的拍賣公司來講,拉到海外的展覽,所耗費的時間 與經費已不成比例。

◆三種拚獲利的投資組合

多 位當代華人藝術家創下全球拍賣新高行情,國際級收藏家委託羅芙奧拍賣或購買的比重也愈來愈高。而羅芙奧2007年春季拍賣主題是「20與21世紀華人藝 術」,包括了趙無極、朱德群、廖繼春、潘玉良、朱沅芷、趙春翔、吳冠中、朱銘等20世紀藝壇大師作品之外,還更勝以往地推出「香港三槐堂林風眠收藏專 拍」、「席德進友人收藏專拍」、「丁雄泉油畫專題」、「周春芽系列作品專題」、「華人當代藝術雕塑」等專題。整場拍賣作品金額預估超過3億至4億台幣(約 7800萬至1億1千萬港元;約1千萬至1423萬美元),而郭倩如也提出了她推薦的投資組合,供不同興趣的投資朋友參考。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萬寶週刊】第709
藝術投資
黃華相  2007-05-30
調整字級:
亞洲地區的經濟,近幾年快速成長,除了讓相關國家的股市,展開大多頭走勢之外,藝術市場的投資報酬率,也遠高過歐、美地區的藝術市場。
   

台灣在九○年代,也出現過藝術市場的黃金歲月,每個禮拜都有新的畫展開幕。

但曾幾何時,隨著知名拍賣公司撤離台灣,昔日榮景只能追憶。據調查統計,目前台灣平均每人每年花在看畫展、藝術表演的時間不到30秒,但花 在看電視的時間卻是每天超過3小時。隨著中國經濟飛快崛起,台北的藝術地位已完全被香港取代,加上華人藝術家的作品在國際市場上,陸續出現破億的行情,中 國藝術市場的光與熱,已經蓋過日本,成為東方藝術的新主流。

先進國家作的長期統計發現,投資藝術品、股票以及房地產的年報酬率,分別是144%、13.4%及6.5%,可見藝術品的投資有多迷人。最 近愈來愈多人捶心肝,說10年前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可以用秤斤論兩的方式廉價大量取得,現在卻一件件飆天價。其實藝術品與消費品的最大差別,在於前者會增 值,而後者卻不斷貶值,難怪當今全球最貴的一棟豪宅,還抵不過全球最貴的一件藝術品。因為美國抽象派畫家波拉克(Jackson Pollock, 1912~1956)在1948年完成的第5號油畫作品,去年的成交價是1.4億美元,而當今最貴的豪宅----倫敦Updown Court「只要」1.3億美元。

藝術品的價值來自於作者的想像力、原創性、時代性以及欣賞者的認同,透過物質轉化成精神,而達到無價。在國外(像巴黎、威尼斯等)藝術氣息 比較濃的城市,都有常態性的藝術活動,藉此順便帶動觀光產業,像巴黎每年10月的「白夜藝術節」,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觀光客湧入,單純看,好像只是藝術 活動,其實深一層看,它已經達到藉藝術之力將國家推向國際的效果。台灣在政治上走不出去,其實大可換個策略、方向,傾全國之力,每年推出一、二個有特色的 藝術家到全球藝術市場,這除了是藝術行銷之外,也是國力的延伸。

其實台灣已經有不少優秀的前輩畫家,像廖繼春、陳澄波、李石樵等,還有像當代的朱銘等,他們的作品價格相對偏低,且前景看好。怎麼樣透過有組織、有系統的全球行銷策略,打進國際市場,實在不容忽視。

這次由文建會、中華民國畫廊協會所主辦的「亞洲藝術產經-台北論壇」以及「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規模空前。論壇的部份已於5月22、23 日兩天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盛大展開,主要是以歐美觀點、亞洲情報及華人市場為研討議題,參與的主持人包括行政院文建會第一處處長黃才郎、國立藝術大學校長黃 光男、中華民國畫廊協會顧問陸潔民、台北雙清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洪三雄、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李永萍、台北縣政府文化局長朱惠良、萬寶週刊社長朱成志、財訊文 化事業執行長謝金河之外,所有的主講人也都是當今的一時之選。

台灣發展藝術基金的可能性?

【文/朱庭逸】 

2007「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的學術論壇以「亞洲藝術產經」為主題,5月22、23日兩天假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行,此次論壇內容規劃與深度普遍受到專業與 會人士的好評。其中,會前已受到極多關注的「藝術基金」議題,在焦點座談中由主持人台灣金融資產服務公司董事長洪三雄,與兩位與談人紐約MOTIF 藝術投資顧問公司副總裁黃文叡,以及投信暨投顧商業公會理事長杜純琛,共同針對國外藝術基金的操作方法與台灣目前金融現狀,有了更進一步的討論與評估。

藝術品的投資潛力

黃文叡指出,當前世界上最貴的豪宅約為1億2,800萬美元,同樣的金錢卻買不到現今最貴的一件藝術品─甫於去年創下1億4,000萬美元成交價,帕洛克 (Jackson Pollock)的《No. 5, 1948》。而在1961年最貴的一件藝術品,成交價230萬美元林布蘭(Rijn van Rembrandt)的《亞里斯多德凝視荷馬像》,與帕洛克《No. 5, 1948》價格比較下,推算出45年間藝術市場的成長率為897%;倘若再把占了整個藝術市場一半以上、價格偏低的新興藝術家一併加入計算,藝術品平均報 酬率仍高達144%,數值遠遠高於全球股市1920年迄今的13.4%平均報酬、股市表現最好的十年(1950年代)的20.8%,以及房地產表現最好時 段的14.4%。到了21世紀,藝術品的投資潛力著實已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因此「藝術基金」(art fund)在歐美近五年來已蔚為一項新的投資管道,眾人可透過共同集資,委託熟悉藝術市場的專業經理人或投資顧問公司,買賣高報酬率的藝術品,降低投資風 險並賺取差價利潤。

林布蘭的《亞里斯多德凝視荷馬像》,1961年以230萬美元成交,為當時最高價的作品。(圖/本刊資料室提供)
台灣發展藝術基金的困難與瓶頸

杜純琛則提到,台灣民眾熱衷投資,民間資金充沛,近年廣受看好的「精品基金」,在公布發行後短短幾小時之內就迅速募到了100億資金,由此可推測相似概念 的藝術基金應有很大商機。然而,儘管國外藝術基金運作已有五、六年成功經驗,台灣發展藝術基金仍然呈現一些困難與瓶頸。 首先在法規上,目前證券業母法「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只涵蓋投資證券相關的有價證券,以及非有價證券的REITs不動產與金融資產證券化兩項。藝術品 並非證券,屬於不可投資的項目,因此無法適用此法。如果金融單位要像國外一樣籌募藝術基金,除非修法,否則機會渺茫。

至於其他法源的可能性,在信託業的「銀行信託業法第16條」中第四點「動產信託」與第十點「其他財產之信託」,若能採取廣義解釋,則有機會以銀行承作信託業務的方式進行。不過目前台灣沒有任何一家銀行提出申請,且需要進一步與主管機關溝通。

洪三雄提出,既然藝術基金在國內法令上尚無制度存在,是否有可能以其他金融產品如銀行融資、國內基金去購買國外藝術基金或證券,或採取其他資產運作的方 式,來輔助藝術市場的發展?杜純琛認為,台灣目前為止尚無銀行從事藝術品融資,但不失為一個可以努力的方向。金融單位需要先網羅一組藝術投資專家,組織一 個評估鑑價小組,進而向主管機關提案爭取設立。

黃文叡提到,美國UBS曾經把藝術基金納入「組合基金」(fund of the fund),藝術基金並非獨立操作而是屬於一個正常基金的一小部分。台灣是否可能採取該方式運行?杜純琛回應,去年台灣發行了63檔新基金,其中以全球或 區域型的股票基金發行排名最高,其次即是組合基金,但囿於法令投資項目的限制,若未經修法核准,仍無法以組合基金的模式來操作藝術基金。

帕洛克(Jackson Pollock)作品《No. 5, 1948》,在2006年創下1億4,000萬美元的成交價。(圖/本刊資料室提供)
財訊文化集團執行長謝金河在座談會後接受訪談表示,目前全球火紅的紅酒基金也是同藝術品一樣無法證券化,金管會有很多限制,因此在修法上很不容易,台灣金 融環境的確有一條長路要走。目前藝術品行情節節攀升,藝術基金讓一般民眾小額的投資成為可能,至於淨值計算的技術問題,謝金河表示,基金原本就可以不必揭 露淨值,每日揭露淨值有時反淪為短線操作與惡性競爭;由於藝術品標的性質獨特,只要在募集時說明清楚規則即可。至於銀行藝術品融資業務方面,因為目前藝術 品買賣主要來自自由資本,估計融資市場需求應該不小,銀行可考慮將市場公開拍賣價格以某個比率(例如50%)作為認定額度,不過銀行必須至少有3-5人的 專業團隊,精通藝術品價值的判斷,而且因為藝術品投資周轉時間較長,融資期限也需要拉長。

總的來說,台灣目前金融環境對於藝術的投資仍以信託業者進行藝術融資的可能性較高;其中,淨值(NAV, net asset value)的計算、鑑價機構與公證單位、遊戲規則的訂定將會是幾個瓶頸。同時,目前國內金融單位對於發展藝術金融商品躊躇不前,主要仍是考量了操作上的 道德風險,國內藝術品買賣的商業文化,與藝術投資專業的問題。然而專家們強調,一個機制的形成遭遇問題,仍應採取正面解決,走向正道。

【典藏今藝術2007年7月號】

楔子

說真的 一個門外漢要開這樣的blog
不是為了附庸風雅 也不是見錢眼開
小小的上班族以外 人總是要有點夢想 有點抱負

耳濡目染父親的藝術投資收藏經驗 加上自己在財經領域的薰陶與訓練
是不是能撞出不一樣的火花?
希望至少這是一個築夢踏實的機會

在有什麼具體的構想之前 這個地方會以個人的新聞收及記錄為主
有興趣歡迎聯繫討論